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每日各官講讀畢,太子與伴讀重溫片刻,若太子於書義有疑,乞即問臣等,再用俗說講解,務求明白。
六、每月三、六、九休息之日,暫免講讀,仍望太子於宮中,有暇時與太子伴讀將講讀過經書從容溫習,或看字體法帖,隨意寫字一幅,不拘多寡,工夫不致間斷。
七、每日定於日出時請太子早膳,畢,出御講讀。午膳畢,還宮。
八、查得先明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輟講讀。本日若遇風雨,傳旨暫免。
這條可以說是朱翊鈞的一張簡易“課程表”:每日天不亮就需起牀,早飯後即赴文華殿聽日講。第一節課是學習儒家經典著作《大學》與《尚書》,先是傳統式的通讀背誦,然後是講官串講。課間休息的時候,還要在太子伴讀以及司禮監太監的協助之下查閱幾份奏章以鍛鍊將來應對國事的實際操作能力——這一條是高拱在高務實的慫恿下添加的,此前各朝各代幾乎都沒有這樣的先例。也就是隆慶帝對兒子異常重視,纔會批准這樣的制度。
畢竟,儲君還在儲着,皇帝好好的在位,要你看什麼奏章?但高拱的理由也拿得出手:學以致用,一邊讀書,一邊挑選幾個奏章來對照着看,看皇帝、內閣是如何處置天下大事,這對將來有好處。
若非是隆慶帝這樣的皇帝,這一條肯定沒法通過,提出這一制度的高拱只怕還要深受懷疑,但隆慶畢竟是隆慶,他對自己的長子朱翊鈞和自己的老師高拱有着足夠的信任,根本不覺得這是在奪他的權——好吧,本來外廷的事他就恨不得全面放權給高拱了,說這話也沒多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