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挖草、對啊!
槍管的內部都不是直的,出膛的子彈怎麼可能是直線飛行呢。
女王陛下的侍從:還有子彈的問題呢,你用的球形的鉛彈,你很難把鉛彈做到絕對球體,那個時代工廠作坊大量加工出來鉛鑄造彈丸三扁四不圓得,所以必須要小於槍口直徑才能裝的進去,發射時鉛彈的真實狀態是在槍管裏翻滾跳動着前進的,不是絕對圓形它的運動軌跡就不可預測。就不可能走直線。
槍管內的彈道學名叫內彈道,出膛後的彈道叫外彈道。更要命的是,不僅僅內彈道不是直的這麼簡單,甚至整個內彈道前後的粗細也是不一樣的,如果用今天的顯微鏡放大了看,剖面幾乎是鋸齒形的。是一個粗細波動的腔體。這加劇了鉛彈的跳動。
這種槍只能平射或者仰射,俯射的話,可能鉛彈丸和火藥可能就直接從槍口漏出來了
所以有一種說法,你在七十米以上擊中的絕不會是你瞄準的目標。當然後期的火繩槍準確率有大幅度提高十九世紀末達到了150米命中率45%的水平,這是和圓柱形子彈以及鏜牀等工業技術進步直接相關了。
國風美少女:我補充一點各位大大沒有說的啊。我覺得火繩槍最大問題還是明火的問題。
火藥的進步和槍管的加長,雖然極大的增加了射程,但是當時的技術缺陷導致射程稍遠就保證不了準確性。這時候就要靠戰術來彌補了。
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採取緊密隊形來發射,也就是俗稱的雙方排隊槍斃戰術。面對面用鉛彈糊臉。
當時戰場上的敵人不管是冷兵器的還是熱兵器的,都是排着密集隊形蜂擁而上的。增加射擊的密度,從而來增加殺傷,密集的子彈總能打到幾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