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麼問題就來了,你身上帶着燃燒的火繩,帶着明火,你怎麼敢靠近你的隊友呢,所有火槍手身上都帶着好多的發射用火藥,腰上纏着好幾米長的火繩,扣動扳機時,火星飛濺你要是點燃了自己或者隊友身上的火藥怎麼辦呢。
只要用火繩槍,你就必須和旁邊的人保持安全距離,而這個距離上,也就談不到射擊的密度了。這樣排隊槍斃的距離必須很近,這是對準確率的妥協。好不容易從火門槍那裏進化出來的遠射程又被拉了回來。
電影英國的龍蝦兵們,只需要保證50米一次射擊命中接近100%,當時最精銳的步兵都是放近來打,一次搞定,剩下就是拼刺,拼的就是勇氣。要不然怎麼叫排隊槍斃。
楊十一郎:那要是這麼說燧發槍取代火繩槍就主要是解決了明火問題,畢竟只有擊發的一瞬間,燧石打擊時纔會發火,所以可以採取密集的隊形。靠隊形彌補精度的不足。
索倫大帝:是的,火繩槍和燧發槍除了發火裝置外完全是一樣的,就差在這裏,要是解決了燧發機的問題,完全就沒有必要用什麼火繩槍。
法老的持拖鞋官:燧發槍之所以能取代火繩槍更重要的原因是射速提高了,火繩槍打一槍,需要25個步驟,有一個弄錯這槍都打不響,久經訓練的老兵一分鐘也就兩到三發的樣子。時間都浪費在處理火繩上了。
而燧發槍去掉火繩直接把開火的步驟減少了近一半。久經訓練的老兵射速可以達到一分鐘四發,優秀射手能達到五發。多出來的這一兩發可是決定了一場戰役的勝敗。尤其是對付騎兵時,20米的距離還有機會再開一槍的。
憋尿能行千里、拉稀寸步難行:各位,插一句啊,其實燧發槍的精度是比火繩槍是下降的,具體原因不明,但是你們可以去查,有大量的歷史記錄,清朝爲什麼遲遲不願意裝備燧發槍,這玩意明朝末年就有了,就是因爲精度下降了。一鴉戰爭的時候清軍敗得那麼慘,不是火繩槍真的和燧發槍沒法打,而是八旗綠營完全爛掉底了。
美第奇家族的美少女: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射速快就是硬道理,照樣淘汰火繩槍,機槍還不是同樣沒有步槍準。清朝乾隆皇帝攻打緬甸人,緬甸人一向以軍無紀律,訓練極差着稱。但清緬戰爭時,緬甸燧發槍手仍憑藉高射速給予清軍火繩槍手以極大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