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小星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出自《大學》,全文爲;“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知止,知道目標所在之意,這句話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知道應達到的目標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
朱熹在集註中的註釋爲:“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靜,謂心不妄動。安,謂所處而安,慮,謂處事精祥。得,謂得其所止。”
簡單來說就是,知止,就是知道什麼是至善的境界,從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於至善。人只有懂得了自己的夢想和歸宿,才能志有定向,志有定向才能立場堅定,立場堅定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進退從容,進退從容才能處事周詳,處事周詳才能修成正果,夢想成真。
北宋大家張載便提到:“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就是儒家對於知止的最好詮釋。
從知止到定、靜、安、慮,五個層級層層遞進,是個人自我成長的五個心路過程,只要能做到那麼就如同掌握了通關攻略,便沒有什麼事能夠難倒自己的。
李傑一邊回憶經文一邊靜靜地閉目養神,少頃,提筆寫下。
“聖經推止至善之由,不外於真知而得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