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面對施展瞞天過海之計智多近妖的卓大人,潘廣凌一時覺得自己的擔憂像個傻子一樣。
相比自己,身側卓大人的隨從,那個看起來不過十四五歲的男孩就淡定許多,彷彿已經習慣卓思衡這些眼花繚亂的操作,沒有半點錯愕。
“可是……大人難道不覺得委屈嗎?”潘廣凌跟上卓思衡腳步,實在憋不下心中的疑惑了。
“委屈?”卓思衡轉頭看他,“爲什麼會覺得我委屈呢?”
“大人心有宏略,又負大才,卻要爲施展二者不得不折腰摧眉,難道心中不會委屈嗎?”山路無人,潘廣凌也說得意從心起,聲音越來越急,“何大人是什麼樣的人,我在安化郡這五年再清楚不過!他雖無大過,卻從不作爲,遇事便攤派他人,只關心自己那點子風月文墨,去到地方從不去關心農作耕事和鄉情諸事,六曹公務從不過問,不說別的,他到安化郡兩任做滿已是六年有餘,連一句本地話都不會說!遇到個別公案需要升堂,還得專門有人替他譯話才能同本地人交流,這樣的父母官怎麼算合格?這也便罷了,偏偏他自己附庸風雅不夠,還帶得全郡上下官吏都往這條不務正業的道上走,由他牽頭,誰敢不從?自他來了後,郡上大小官吏爲博得他青睞,各個開始鑽研詩文駢賦,談論正事時也是不是來上一句毫不切題的典故,此風一長,再難收拾!如今郡衙什麼樣子您也看到了,難道不是何大人的過錯嗎?”
卓思衡聽罷大笑道:“你是想說‘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是不是?誒?潘司事看我這個《韓非子》的典故用得切題不切題?”
潘廣凌是急脾氣,滔滔替人着想的肺腑之言後卻好像拳打棉花,滿腔不平都塞住在心窩,別提有多難受。卓思衡看他神色也不再打趣,放慢腳步走在他身邊舒緩道:“千人千面,在朝爲官總會見到各種不同的人,要是各個都像你這樣負氣而對,豈不在施展抱負前先拖垮自己?真正的氣要留給那些貪贓枉法有悖人爲的人,像何大人這種,與其生氣,不如聽上他幾句廢話又有何妨?”
“但何大人雖說沒有貪贓枉法,卻也能力腐朽,哪配造福一方百姓?”潘廣凌仍是不能接受。
“那我問你,我們此行的目的是什麼?”卓思衡順手摘下片藤葉轉在指尖,遞給陳榕,示意他收好,準備拿這個葉形舒展的不知名花木回去給妹妹做書籤用。
“查訪四縣,瞭解民情,體探鄉風,尋知利弊,做好這些方能知己知彼真正爲安化郡做適合的實事與能事。”這是出發前卓思衡對潘廣凌說的,那時他聽完滿腔熱血都好像燒起來一般,覺得自己總算盼來個能做實事的上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