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離開潘府後他深吸一口氣,只覺海風鹹潤填充肺腑,精神振作許多。已是許久沒來到過這樣繁華的城市,夜燈挑亮恍若白晝,卓思衡牽馬步行,趁着舒適的海濱春夜好好替自己理一理冗雜紛亂的思緒。
除去極北與南陲幾處偏遠州府,本朝各州均設州學作爲官學治所,不同於國子監入學嚴苛,州學不單本地官宦子弟可以進入,普通人家的學子亦能在科試錄入後列名其中,只是本地官署衙門官吏的子嗣可免去學費,但其餘人等還要籌措每年一筆不小的開銷。
州學大多是本地飽學之士作爲老師傳授學業,一些學風繁盛之地更有已致仕歸鄉的朝廷大員爲師員傾囊相授,所以州學算是地方上能接受到水平線基準教育的最佳選擇。
可近幾十年由於民間書院的興起,更多百姓願意將孩子送去教育資源更多的書院裏去,更何況民間書院不似官學如此多條框明文,官學的老師都是有明確俸祿多少,再窮的地方也不能虧少然而富庶之地也不可多添,這樣一來民間書院可以給足更好的待遇,自然吸引更多學問大家開堂授業。
州學之上的官員確實身有品級,但大多授業之師卻只是吏員,他們自然沒有必要白身一人還堅持在州學混跡,不如更實際一點,多拿點工資且有書院提供全家食宿等優待,何樂而不爲?
故而除去本地官員的子弟,百姓已是大多不去到州學,然而因爲恩蔭這一制度的存在,官宦子弟倒也不必辛苦讀書,老師反正拿得是死工資,學生好學便正常教,懶怠便也自己樂得賦閒,倒和國子監的情況極爲類似……
每個都是根本上的問題,但要做好這個手術,還是得先切開皮膚……
卓思衡走着走着,不自覺想起之前送悉衡去熊崖書院時的自己,那時他和佟伯父還未曾深交,只能拜託佟師沛引薦,後又交涉一番纔給弟弟賺來求學機會。彎繞辛勞費神費力,普天之下心繫子女的長輩大抵如此。
他忽然意識到,這便是他的出發點,他既然也是人家的長兄,也爲妹妹弟弟殫精竭慮過,就該知道自己想送家人去哪裏讀書,那旁的人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