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一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西遊記》故事情節很熱鬧,但讀原着時,縈繞不去的總有種莫名的無力感。不是打不過妖怪的無力感,而是看到一層層真相後的無力感。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按這個標準,《西遊記》算得上一出悲劇,把本該讓人嚮往的美好殘忍擊碎。
一
唐僧師徒取經用了14年,一路上的艱辛常人難以想象。特別是唐僧,作爲一個凡人,拋開十萬八千里的長途跋涉不說,常常是看到一座險山,聽到奇怪聲響,都要趕緊提醒徒弟小心妖怪,時時提心吊膽、擔驚受怕。本以爲3年就能取回真經,結果前路漫漫,年復一年似乎有翻不完的險山,打不盡的妖怪。多少個睡不着的夜晚,唐僧都在焦慮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走到靈山?之所以苦苦堅持,是因爲對唐僧以及很多人來說,取經是度亡脫苦、造福百姓的事業,意義重大,無論天上還是人間都萬衆矚目。然而這牽動無數人心絃的曠世之舉,卻只是配合如來演的一齣戲。
如來想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發展東土的信衆,但又怕輕易贈予佛經人家不知道珍惜,所以特意導演了這麼一個取經的故事,讓他們走十萬八千里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自己到靈山去求。瞭解了這樣一個背景,那些爲了彰顯佛經珍貴而設置的妖魔、劫難,頓時索然無味,師徒四人波瀾壯闊的14年經歷顯得特別荒唐。什麼實現人生價值,什麼降妖除魔爲民除害,什麼拯救大唐百姓於荒蠻,都不是。他們所做的一切,好像都沒了意義。師徒幾人努力投入的這段熠熠發光的人生,卻是當權者、上位者搞營銷、玩弄手段的工具,身處其中的人不過是時代洪流裹挾下的提線木偶而已。
二
看《西遊記》電視劇時,唐僧和孫悟空的師徒關係挺讓人感動。但他們真實的相處又是什麼樣的呢?其實,倆人是互相看不上的。孫悟空常常奚落唐僧膽小、愛胡思亂想、不分好壞,唐僧總嫌孫悟空行事魯莽、不服管束、草菅人命。即使共同經歷過那麼多磨難,倆人也沒有什麼感人至深的交情,如果沒有觀音菩薩套上的緊箍咒,怕是早就散夥了。我舉其中一個例子。有一夥強盜攔路搶劫,唐僧嚇得跳上馬自己跑了,留下孫悟空善後。強盜對着孫悟空一頓亂打,結果被孫隨手打死了兩個,其餘強盜四散逃生。唐僧看到後,讓豬八戒挖個坑埋了,還要給他們唸經,唸經的內容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大意是你們如果到閻王面前告狀,就告孫悟空,是他打死的人,跟我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