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三省高雪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小弟準備轉行教育行業。教書育人,那是百年大計,培養一代代學生成長成材的同時,自己也得到淨化完善,尋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那是……積了大德,是百善之先啊。”
葉三省一愕,看這中年男人滿身……富貴之氣,滿臉傲慢,說出來的話卻如此……動人,如果不是最後一句暴露他的本來思想,還真以爲他是一個放下屠刀的善人。
他坐那張椅子,以前就坐過很多同樣的人物,曾經有一位從遙遠地方尋訪來的礦主,跟王道士談論他的人生理想,說他四十歲之前做生意,四十歲後做教育,正好當時在座有一位教師,按捺不住問:你比我更懂教育嗎?爲什麼不繼續做你的生意,把錢給我來做教育呢?
礦主啞口無言。
當時葉三省剛剛考上大學,王道士正好藉此教育他說,中國創業者有一種“街女情結”。總覺得做生意不如做教育、做慈善高尚,總想早日從良,離開商業火坑。這是當代中國價值觀致命傷。
王道士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好好地活,好好地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就是對社會和生命最好的回報,勉勵葉三省進了大學後,努力鍛鍊自己,堅定地準備從政,而不能因爲漸漸認識到政治的醜陋一面,比如骯髒和殘忍而失去對政治的信心。
葉三省很想知道這次王道士又要如何用這個中年男人來教育自己。
他又想到,其實王道士才該去做教育,不僅有大慈悲心,而且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不過,王道士以前,現在,一直,其實都在做教育。
他不僅親自培養了幾個孤兒,而且用他的身體力行默默地影響着他身邊的人,影響着整個資州他的病人和信徒,影響着更多的人,哪怕他對這些沒有直接說該怎麼做,但他以自己的行爲樹立榜樣,引導着那些人,所謂言傳不如身教,就是這樣的。
又想到教育自古以來,就跟寺廟,跟佛道結合得很緊,兩代王道士其實都可以算是教育大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