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瞎編的豆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雷老俠講到這裏,嘆了口氣,喝了口茶,繼續說道:“然而,在維新派的核心人物中,康有爲卻是爲數不多,得以安享天年的一個。相對慷慨赴死的戊戌六君子,老天爺對他可算是不薄。”
“是啊,特別是譚嗣同拒絕了友人的幫助,放棄生的機會,決定以死來殉道變法事業,以激勵後來者,真的是做到了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是譚嗣同在獄中牆上刻下的那首詩,至今仍然傳頌不息。
我記得,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了。那些被捕的青年們,在入獄時毫不畏懼,個個高喊着,願爲譚嗣同。光是想象,那場面實在令人肅然起敬。
我想,1898年,戊戌六君子爲中國的救亡圖存,所流的血沒有白流。譚嗣同他們雖然死去,但他們的精神卻流傳下來,且薪火相傳,不斷激勵後來者,走在變法圖強的路上。
正如他所說的,明天的事,就留給明天的人去做。我今天要做的,就是慷慨赴死。”
“沒錯!除了激勵後來者,戊戌六君子的死,還爲後來者鑑,重新開闢了新的變革之道。
就像一本武俠小說中所寫的一段劇情,郭嵩陽替好友李尋歡迎戰勁敵荊無命。
結果不敵,被荊無命刺中二十六次。但郭嵩陽在臨死之前,拼盡最後一分力氣,將自己連人帶劍插入山石,以便李尋歡能夠從他的傷口中,觀察出荊無命的奇詭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