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紅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巧的是,那料子早就賣完了,那夥計也不記得價錢了。那掌櫃就在手上記着那本里往前翻了翻就查到了。往常這種幾個月前的賬本,都不得去庫裏翻找一會。我就在邊上,隨口問了下,掌櫃的說是因爲用了蘇州碼來記得賬,所以一冊賬本子旺季都可以記上三個月,若是淡季那可以記上半年。我就說這蘇州碼可是不好學,掌櫃的說是新東家特地找人教了的。
沈夫人點點頭,:“你看得想得都很細。其他店鋪你就都問了一下?”
“其他店鋪我就用剛剛看到的法子,問了幾個月前的東西,有時候掌櫃能想起來就算了,不強求。”
“這蘇州碼記賬雖然這裏不多,但是其他地方也是常見,因爲這個把幾家店鋪算到我這裏,牽強了一些吧。”沈夫人拿起一柄鏤空做成梅花狀的銀茶匙,挑了碗裏的一顆棗兒,慢慢喫着。
“我上次來您這裏,看到了你這裏賬簿都是蘇州碼。其實我這邊已經走了幾家茶行,還去了府衙裏查了其他的茶行,沒有用蘇州碼的,學這個得花些時間,這是其一。其二,我還問了這幾家店鋪易手的時間,都是八年前的下半年裏。易手了之後,無論是木器、綢緞還有北貨,都經營得不錯,生意頗好,那北貨店還擴了門面。”
“這換了東家生意好怎麼就也是原因了。你這第一條勉強還說的去。”沈夫人喫了棗兒,吐出了核兒。
“這幾家店要做得好很多是進貨的路子要好。聽那擂茶攤上的老婆婆說,她最早在你們沈家的北貨店裏買過枸杞,價錢實惠,枸杞的質量好,做茶湯什麼的,味兒香。後來慢慢就買不到這樣的枸杞。等後來沈家鋪子易手了,北貨店又有那上好的枸杞。”
“擂茶攤的老闆還說,他家裏女兒出嫁,還在北貨店置辦了兔子皮毛的手筒,說是給夫家帶去買了三副,才花了一兩銀子。這枸杞要一樣的質量,只有一樣的產地。我估摸着,這新東家和原來的沈家進貨路子一樣。在北地有進貨路子,可不是一日兩日能做成的,那可是用銀子喂出來的路子。除了這北貨店,沈家綢緞店也是一樣的,新進的料子都是蘇州那新出的,中間幾年進不到新貨,生意一落千丈。”
“換了新東家以後,姑娘置辦嫁妝都得去原先的沈家綢緞,也就是現在的福瑞綢緞,聽說可以買到蘇州最時興的料子。蘇州最大的絲織作坊就是原先和沈家合作的枕霞山莊,二爺接手後,不知怎麼的就斷了合作。現在看這福瑞綢緞,應該是和枕霞山莊又合作了,才能進到最新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