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還有一些韻書,科舉是有部分要做詩的,作詩要有韻,韻不能錯,錯了就考不上了。有本書考科舉必讀,就是《切韻》。
林夕辰前段時間也看了《切韻》這本書,覺得這本韻律之美的東西確實是不錯,不過相較於現代的拼音識字來說,兩種韻的情況還是不太一樣的,現代拼音缺少了反切之美,但是現代拼音教人識字認字比較簡單方便。而《切韻》更多的作用就是教人寫詩歌爲多。
這個時代的識字認字,主要還是靠小時候先學《千字文》,這時候連《三字經》都還沒有出現。從周朝的《史籀篇》、秦代的《倉頡篇》、《爰歷篇》、《凡將篇》、西漢的《急就篇》、 南北朝的《千字文》、唐朝的《蒙學》,這些書籍都算是教人識字最方便的文學書籍了。
林夕辰想過很多自己研究古文化的論文,還有各種發展史,最後認爲先教人識字,再教人拼音,不學音律之美的《切韻》,如果有孩子想有此宏圖,自學即可。
所以林夕辰在來京城以前就寫下來了幾本書,包括還沒有出現的《三字經》,宋代教人識字是最可靠快捷的,原因就是三字經和百家姓,朗朗上口,還方便。
《三字經》被稱爲“袖裏《通鑑綱目》”“千古一奇書”“若能句句知詮解,子史經書一貫通”,是一本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啓蒙教材。其內容廣博,涉及傳統美德、基本名物、歷史典故、名人故事等少兒必備常識。採用三言韻語形式,便於誦讀,又通俗易懂。
《百家姓》,在宋代時期已經開始作爲少兒啓蒙識字課本流行。全書着錄姓氏438個,單姓408個,複姓30個。作爲幼童必讀之書,《百家姓》通過識字熟悉姓氏,便於日用,一舉兩得。王踐註解的這個版本,吸取衆家之長同時,還增加了各姓氏的名人名句或名人故事,別開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