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跟着李之藻一起來到殿外的是一中年一老者,都戴四方巾身着道袍,沒有官服,但舉止氣質上半點沒有畏縮惶恐的樣子。
“來者可是百泉居士李老先生?”待李之藻進來仔細說明了二人來歷,洪濤才起身迎到殿門口,連很難見的尊稱都用上了。
按照明朝的禮儀,他本可以坐在屋裏等着李贄進來行禮。但陳矩說這個老頭骨頭挺硬,脾氣還挺怪,那就禮賢下士一點吧,免得在小事上橫生波瀾。
“戴罪之人李贄見過太子殿下!”陳矩說的一點沒錯,消瘦且面色不太好的老者確實各色,自己貴爲太子,又把他從詔獄裏撈了出來,見面之後居然沒有太多感激之意,也沒有大禮相見,淺淺一揖而已。
“臣馬經綸見過太子殿下!”另一位中年人倒是挺恭敬,還自稱爲臣。
據李之藻介紹,這個人是萬曆十七年進士,當過知縣幹過監察御史,目前閒賦在家。李贄來京就住在他家通州的別院裏,入獄之後,更是利用當年的關係多方奔走,花了不少錢,這纔沒讓李贄在詔獄裏受大罪。
“有沒有罪由陛下定奪,但編纂通譯《論語》一事本宮要擔干係。李老先生可否先委屈幾日,暫且在此住下,助本宮一臂之力?”
不管兩人是何態度洪濤都無所謂,但該說明的一定要說清楚。別我冒着風險把你救了,結果你還覺得我是個二傻子,不能入法眼。如果是那樣的話,不管有多大本事也和自己沒關係,繼續去詔獄裏玩風骨當硬骨頭吧。
“殿下可曾通讀此書?”李贄倒沒說不樂意,但也沒說樂意,好像還要考一考太子的成色再做決定。
“本宮經筵不過三五個月,不曾熟讀,以後也不打算用心讀。做爲太子,本宮該關心的應該是江山社稷。如何做學問,正是李老先生這樣飽讀經史之人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