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看是必須的,尤其對鎮守邊關重鎮的官員洪濤看得格外仔細,並在其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這位雲南巡撫陳用賓。
在吏部的考察報告中,他的工作成績還是可圈可點的,重點在於沒有耗費中央政府的財貨,僅靠當地產出就把雲南局面控制的相對穩定。即便南邊有緬甸土邦的不斷侵擾,也沒太露敗相,很善於以夷制夷。
但在都察院的考察報告中,這位封疆大吏的官聲就不太好了。比如偏袒當地夷人首領、在多次對緬作戰中指揮不力貽誤戰機等等,不能說評價很低,也算是不太合格。
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洪濤只能再去詢問錦衣衛和東廠,結果陳矩給出的評價更低。在東廠和稅官的記錄中,這位封疆大吏很不配合,尤其在礦稅方面簡直有點故意刁難的意思,反倒是對當地夷人很寬容。
三比一,都察院、錦衣衛和東廠這三個監察部門對陳用賓的評價都不太好,如果換成別的皇帝怕是就要琢磨着如何換人了,至少也得派人去當地調查。
洪濤沒有急着下結論,更沒把吏部、都察院、錦衣衛和東廠的報告當真。四家都有可能在說謊,也都有可能摻了水分。尤其是東廠提供的結論,證據居然是被撤回礦監的口述,太片面也太草率了。
由於立場問題,很多礦監都會和當地官員發生矛盾,這是必然現象。雙方背後代表的利益不同,又要在同一口鍋裏搶飯喫,必然會有衝突。
圓滑點的官員當面不會頂撞得罪,背後小報告打得飛起。直率點的官員就沒那麼好涵養了,當面撕破臉的也不是少數。如果把礦監的評價當成證據,那各地官員最少也得撤換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