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明不清翊坤宮之變205太髒史書上說英宗帶了50萬軍隊出征,但洪濤翻遍了司禮監和御馬監的檔案也沒湊夠這個數。差距很大,差了一個零,只找到了5萬騎軍,外加20多萬民夫。
雖然說以20萬後勤供給5萬軍隊出征有點奢侈,但在古代打仗,尤其是遠征時,後勤人員確實要比正兵多很多,能達到四比一就很厲害了,考慮到還有皇帝在內,再翻一倍也不足爲奇。
最終這5萬精銳到底死了多少,洪濤翻遍了檔案居然沒找到一個準確數字,是當時沒來得及清點還是屍體都被敵人帶走了?
好像都不是,有一份來自居庸關監槍的例行彙報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狀況。這名監槍跟着鎮守居庸關的邊軍是第一批抵達土木堡的,在打掃戰場時總共收斂了9000多頂頭盔和6000多副甲冑,都是明軍制式。
聽聽,既然連戰場都打掃了,且進行了仔細清點,到底戰死多少人肯定也必須有記載。之所以在司禮監檔案中找不到這些存檔只能有一個解釋,被人爲清除了!
不是說司禮監只聽皇帝的嘛,除了皇帝誰還能命令他們呢?沒錯,在正常情況下司禮監確實只聽皇帝的,但當時監國的是英宗的同父異母兄弟,朱祁鈺。
朱祁鎮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宮中大部分鐵桿親信也隨御駕親征了。太監也是人,沒了皇帝撐腰該軟也得軟,更何況朱祁鈺已經有了明顯傾向性,面對一衆大臣在朝堂之上公然羣毆錦衣衛都指揮使馬順,不聞不問。
洪濤不是陰謀論者,但也不是隻信史書的傻子。司禮監、翰林院、通政司以及六部的公文存檔他都查了,還發現了幾處問題。
英宗朱祁鎮從正統九年就在清點衛所,當時在冊有六十多萬兵卒,可是都察院派人清點了三年只點出來六萬多人。一問就是各種困難,按照御史們的說法,要再來個七八次才能全部點完。
當皇帝的想知道自己有多少兵,居然要等二十多年之後才能數清楚,氣人不?更氣人的還在後面呢,正統十一年朱祁鎮又開始清點京城糧倉,這些糧倉不是爲百姓存儲的,而是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