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結果消息剛放出去,從太倉開始就一個接一個的起火,而且這把火好像有傳染性,燒完了京城附近的,邊關的糧倉也被感染,陸續失火。
這時候不用有啥管理經驗和過人智商應該也能看出點眉目了,後世裏有部電視劇叫《天下糧倉》,內容講的是清朝官員如何腐敗、暗中勾結貪污糧食。
遇到有戰事或者災荒,皇帝想用倉庫裏的糧食了,結果不是火龍燒倉就是陰兵借糧,反正不管怎麼變化,中心思想只有一個,想要糧食沒有,想知道糧食去哪兒了也沒有!
當時洪濤就很感慨,百姓們喫苦耐勞、風裏來雨裏去的勞作,經過一層層扒皮剩不下多少。被扒走的價值要是用在國家建設上,百姓們苦點也認了,畢竟國家強大了,自己享受不到還可以留給兒女,不虧。
但這些價值怕是連十分之一都剩不下,其餘的都被各級肉蟲子喫光了。清朝是真腐敗,滅亡的一點都不冤枉,早就該滅!
可是來到明朝之後忽然發現,合算清朝官員只是學生,教授他們怎麼當蛀蟲、怎麼挖牆角、啃血肉的老師們,整天就在眼前晃來晃去,一次次給自己現場教學,不厭其煩,生怕看不懂學不會。
那洪濤勞心費神的去查這些陳芝麻爛穀子還特別敏感的檔案記錄,除了能對官方史料提出部分質疑之外,還有其它用嗎?總不能是專爲擡槓用的吧,大明朝也沒各種羣和論壇,想抬也沒人應戰啊。
實際上做這些調查和反駁史料沒啥關係,更不是爲了擡槓,而是爲了保命。說起來還得感謝已故的司禮監掌印田義,要不是他在臨終前的幾句忠言,洪濤纔沒這個閒工夫從堆積如山的檔案裏找蛛絲馬跡。
田義到底說啥了呢?當時沒人在場,只有洪濤一個人知道,且一輩子也不會和別人講,內容太誅心、太噁心也太殘酷。違背了幾乎人類所有的真善美,還踐踏了皇家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