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第3/6頁)
何到關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陛下雖重法,也不是全然不知其他,諸子於他而言皆是工具,無非用起來稱不稱手罷了。
對長子教育亦如此,派各派人士供其學習吸納,儒生擅傳揚因而顯眼,但要說誰企圖給扶蘇灌輸什麼歪心思以致動搖認知,真當陛下提不動那七尺長劍?
【其實翻翻史冊,關於扶蘇的記載不過千餘字,所謂偏重儒家、支持分封、生母是楚國公主,幾乎都是推導出的結論,不可盡信。
但流傳太廣,就比較煩惱。挺多人現在還覺得他是一個軟弱之徒,然而人家留下的評價是“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好吧,說自殺就自殺,根本沒在猶豫的。
我們重看扶蘇與老爸頂牛這段,司馬遷在《史記》裏是這麼記載的: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就這段話而言,扶蘇和爸爸擰的原因還是挺明顯的,“臣恐天下不安”,主要從社會安定方面來考慮,請求始皇這時候手鬆一點,來穩定諸生之心,結果就被很多人拿來作爲他看重儒家不惜忤逆爸爸的證據了。】
偏重儒家,生性軟弱,支持分封,生母是楚國公主,明明都是字,拼湊在一起卻讓人難以理解。
別說扶蘇了,其他人都覺得荒謬,搞什麼,本以爲後世人有多靠譜,對史料解讀自有論調,怎麼說到他們大秦就這麼扭曲?這歪七歪八組合起來,簡直和長公子兩模兩樣,根本就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嘛。
李斯卻知道世間並無空穴來風之事,公子扶蘇能給後世人留下這樣的印象,恐怕還是他做了什麼教人印象深刻之事。
【另一個他重儒的論調集中在他的死亡,很多人認爲扶蘇死得那麼痛快是因爲他遵循儒家那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理論,但朋友們,就,儒家爲後世所知的那套君臣父子觀在這時候還沒有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