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實際上在1996年,殲10的第一架原型機已經接近製造完成,對蘇27的國產化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人民空軍未來三代機輕重搭配的藍圖已經非常明晰,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再去大量裝備一種殲7的深度改進型號了。
因此就算他的設計真的落地,最多也只會拿去外貿,取代原來時間線中殲7MG的地位。
作爲過來人的常浩南對此非常清楚,所以他才從一開始就決定把這個型號當做敲門磚。
並且從今天的情況來看效果不錯。
當然這些話就不能跟李巖講了,十號工程和十一號工程都屬於天字第一號的絕密,至少他一個大三學生是不應該知道太多細節的。
經過15分鐘的課間休息之後,答辯評審的下半場繼續展開,但是在經過黃志強和常浩南兩個組的展示之後,大家基本上已經沒什麼耐心去看那些並不完善的半成品設計了。
坐在第一排的劉洪波教授腦子稍微有點亂。
剛纔在水房打水的時候,他無意中聽到有幾個學生說,那個殲7改進型的方案是從601所流出來的,並不是常浩南他們四個人自己的成果。
從之前的答辯過程判斷,劉洪波其實不太相信這種說法,無論是做主要發言的常浩南,還是對計算過程進行補充解釋的另外一男一女兩個學生,都體現出了他們對設計方案有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