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有知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着學堂裏的孩子一個又一個的離開,他經常在審視自己,是自己教育的失敗嗎?是自己教育方法的缺失嗎?是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夠先進嗎?還是自己做的事情不能夠與他們相契合?
懷着自我否定的疑問,他找到了曹雪芹先生,向先生誠心誠意地請教了這些問題,雪芹先生當然知道他的辦學初衷,也知道他是從一個先進的時代穿越過來,所有的理念都是先進的,所有的行爲都是高尚的,但恰恰就因爲現實的原因打敗了他,這跟他無關,這跟這個時代有關!
懷着十分遺憾的心情,嘉倫把兩個班的人併成了上午班,二十多個人,擠一擠還是能放得下的。這樣就方便多了,早晨上課,中午散學,下午大家都休息,每週再休上一兩天,跟現代的教育方式極其相似,只是沒有現在的學生那麼累罷了,倒也鬧得輕鬆自在!
雖然這些學生資質不盡相同,但都還有一顆好學上進的心,背後還有支持其堅持上學的家長,甚至有些家長抓住機遇,相當重視這次學習,藉機讓孩子多掌握一些文化,更優於私塾的教育方式,還學到了數學和體育,音樂和美術,確實是開了眼界,彌補了好多知識領域的空白!
一日,學生正在上課之際,嘉倫在國學課上講到了清廉之道,就給學生講述了一些關於清廉的小故事。
“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諸葛亮,雖然軍政大權在握,卻是廉潔奉公的表率。他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意思就是要進行品行高尚的養成,要用簡樸的生活來養德,用淡薄富貴來樹立大志,用靜心學習增長才幹,用振興精神來革除享樂怠惰。”
“諸葛亮在臨危之際,寫給劉禪的信中說道,我在成都的家裏只有桑樹薄田十五頃,子孫靠他生活還是挺富裕的。我死之後,不要給家屬多餘的布帛,更不要給多餘的財產。他的這種高風亮節,真是難能可貴呀!”
嘉倫停了一下,又看了看在座的所有學生,繼續往下講,
“宋朝的岳飛,是中國古代將帥中廉潔奉公,爲人師表的楷模。他從嚴治軍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嚴以律己,岳飛提出的國泰民安着名口號,「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他身體力行,嚴守規矩,一不貪財,二不愛色,三不娶妾,四是山河未復滴酒不進,這個「四不」的規定,岳飛一直身體力行,嚴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