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渭河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哈哈哈哈,好!好呀!現在的孩子真讓人羨慕呀,這麼高難度的曲目都能演奏出來!可見掌握一門才藝是多麼的重要!”
“經你這麼一鼓搗這三件石缶就是一套架子鼓呀!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古人故意爲之,如果三千年前的先民都能完成這樣複雜的成套樂器,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宋老師自然看出了張有才的發現,把三個石缶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套完整的樂器,可以演奏任何高難度的音樂了!
“別忘了編鐘編磬可都在周朝以前就出現了!把單個的音符按照音高排列在架子上就能演奏出交響樂一樣的效果!再出現這樣的石缶組合似乎也並不是多難以接受的吧?”孫叔看着三個石缶說道。
“這樣呀?也是!周朝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禮樂制度,樂器製作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的高度。這麼一算出現這樣的石缶也不算太突然!”
華夏的音樂史可以追溯到九千年前新石器時代,賈湖骨笛、良渚骨哨都是已發現最早的樂器,之後的編鐘編磬更是把宮廷禮樂推到令人望塵莫及的高度!
再之後彈撥樂器(箏、琴、瑟、琵琶)、吹奏樂器(笛、笙、嗩吶、口簧)、拉絃樂器(二胡、馬頭琴)、打擊樂器(鼓、鑼、鑔)等等領人驕傲的樂器相繼成熟,華夏音樂已經形成了完整體系,遠遠不是同時代的西方音樂可以比擬的!
在民間更是百花齊放,木頭棍、竹板、樹葉子、馬尾巴甚至是屁股下的長條板凳都可以拿來打節奏演奏音樂!
農村辦喪事樂隊裏的嗩吶手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有可能是樂道高手,戲臺上的戲曲表演一點也不比西方的歌劇差!那些聽着戲曲長大的大爺大媽們同樣不比那些西裝革履的洋鬼子品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