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都監遲疑問道:“官家,按這配比能夠形成火藥?這硝含量比爲免太低。與火藥技術截然相反。”
趙桓面帶笑意,這正是自己最欣賞大宋的地方。一句火藥口訣,無數仁人志士會對其在各個方面進行創新嘗試。絕不會拘泥於古板教條。
“讓工匠們自行研究,或許這口訣不是按斤配比,亦有可能是按大小配比。告訴工匠們,朕懸賞絲綢萬匹,宮女十人。只要有人能研究在此基礎上研究出爆炸威力驚人的配比,除這些賞賜外,並進文官三等。”
而且大宋的火藥已經精準的掌控了火藥的三大元素,硝、磺、炭,只需大量嘗試不同配比即可達到最佳狀態,這甚至無需多少技術,只要大量時間與精力投入其中即可。
在其他朝代想改善火藥或許困難重重,但唯獨在大宋,趙桓堅信,不用多久,火藥就能獲得完善。
然而事實要比趙桓想的還要容易,這一硝二磺三木炭的口訣十分精準,只要一位大膽的工匠能夠察覺到硝石的單位是斤,磺與木炭的單位是兩。
立即就能得出76.2%:9.5%:14.3%的配比,非常接近後世火藥質量。甚至在調整配比過程中,發現更接近後世火藥的配比也未嘗不可能。
火槍火藥改進可期,但想要批量生產還要等候一段時間,在當下,大宋面臨最大的困難還是守住東京城。
趙桓問道:“弓弩造院如今一天能產多少戎裝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