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宋文治達到鼎盛,對官府掌控極爲細緻,都監立即答道:“自官家下令死守城池後,昨日弓弩造院開始全力生產。共計生產步人甲二十套,皮甲兩百套,神臂弓三十副,強弓三百張,手刀一百五十把。長槍、矛槊、旗幟共計一千杆,弩箭、羽箭共計八千支。”
弓弩造院大概是四千餘人,南北作坊規模大抵相當,如果不出太大的意外,那邊產能也是如此。
趙桓盤算了一下,產能翻倍後,每天大概有步人甲四十套,皮甲四百套,神臂弓六十副,強弓六百,矛槊旗幟一千,羽箭一萬六。
在提升產能之後,一天大概能武裝一個指揮的部隊,還稍有富餘。
如此看來,奪回城外的御前軍器所就十分必要了。御前軍器所的規模比這兩部都要大,即便重新恢復生產,產能也大抵能與兩家持平。
到時候,城內全力生產,每天便能武裝兩個指揮,約一千人的部隊。
雖然這個數字跟不上擴軍速度,但要知道絕大部分武器、鎧甲都不是損壞了便不能再用。戰死一批士卒,他們的甲冑可以回收給新軍。
而新生產的軍器卻源源不絕,只要十天,就能給新軍一萬人提供一批嶄新的套裝,一個月城內守具就會產生富餘。
百姓從軍時許多人都會自帶武器,宋軍武器不是很缺,關鍵是甲冑。披甲率是一支精銳之師與烏合之衆的重要區別。
趙桓看向一旁的都監,十分嚴肅的說道:“修治京城所官員因爲貪腐,主官皆以被朕處決。軍器監過往之事,朕不予追究。但自今日起,朕若是再聽到軍中言甲冑脆軟,勿謂言之不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