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點危險性,可以疏忽不急。如果敵軍主力都打到大後方,斷絕糧道了。那戰局肯定已是十分危險,他們就算在前線也未必比送糧更安全。除此之外,絕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在大後方督運糧草,一個敵人也看不見。
總而言之,國家混亂之際,軍隊權柄會顯著增加。神武右軍就屬於這種典型情況。
他們藉着淮南平叛的時機,將運糧權從文官手中奪到自己掌控之下。淮南各個城池,府庫情況各有差池,朝廷也無法詳細掌控統籌。神武右軍的治粟使司便自行派軍隊去搬運。
這種模式運行了一段時間後,倒也使得朝廷公卿們增加了些許自信,給了軍隊一點點信任。自中唐以來數百年對軍隊的防範戒備之心,有所緩解。
因爲就目前情況而言,誰都不相信神武右軍會叛變。不僅僅是神武右軍主將岳飛赤膽忠心,更重要的是神武右軍從上到下,無論軍官、士官還是士卒,都有着一顆忠義之心,貫徹着《春秋》大義,想的都是盡忠報國、護衛桑梓。
這種情況下,就算主帥由岳飛換成了其他人,這支軍隊也不會跟隨主將造反。
也由此,武將和軍隊不再是大宋朝君臣最爲防備的對象。
大宋自上而下都依稀察覺到了,控制軍隊的方式似乎並不止打壓貶低一種,也可以是向軍人貫徹一種高尚的精神,即忠於國家、忠於民族,保家衛國的精神。
甚至於一些儒家學派更加激進的提出,士大夫們也需要貫徹這種精神。士大夫總是自詡國而忘身,那爲什麼在國難當頭時卻總是有人賣國求榮?難道高貴的士大夫連武人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