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然因爲時間尚短,這種流派還未發酵出影響力,只是在一些州府中冒出了些許萌芽。即民族主義萌芽,這個民族的所有子民,無論文武都應該忠於諸夏。
這種思潮,最激烈的地方還是在軍中。因爲軍中每日都在講《春秋》,講忠義,講忠君報國。
神武右軍的將士最是堅信趙桓那句“朕即國家”。在他們心中,一切與官家意志相悖的,都是叛逆,是可能威脅自己利益的叛徒。
這使得他們的作戰意志無比堅決,三月末神武右軍開赴至揚州,四月初二,大軍便跨過了長江天塹,進入鎮江府。
與趙桓以爲的南宋小朝廷會昏聵腐敗不同,這個江南小朝廷是真的在極力抵抗。
趙構與一衆宰相、士大夫們積極備戰,主動迎敵,從四面八方抽調了十四萬餘軍隊馳援鎮江府。
他們有雄心,有壯志,要劃江而治。做好了各種戰略部署,派遣了精兵強將。絕非渾渾噩噩,坐以待斃。
可是結局卻令人心酸落淚。很多事不是拼盡了全力,就能成功的。
雙方決戰爆發,兩軍激烈交戰,但只用了一日,江南十四萬大軍被神武右軍徹底擊潰。屍骸遍佈戰場,死者枕藉,方圓十餘里遍地屍山血海,倒地的旌旗,折斷的長槍,在落日餘暉下顯得戰場格外血腥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