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趙桓眼睛中有神采閃過,大概明白了楊時所言。一億六千萬貫石匹兩,這是大宋所有苛捐雜稅、國家正稅、賦役徭役等全部稅收收上來的財富。因爲主要收實物,其中銅錢約爲六千七千我貫,剩下的都是糧、絹、白銀等。
這是巔峯時期的稅收,大宋沒有比這個更高的稅收數字了。將糧石、布匹、白銀全部用銅錢計價,大宋一年能收到的稅賦約爲三億貫到四億貫之間。
朝廷如果施行量入爲出,那麼一定會選擇最巔峯時的數據爲參考,從而爲財政開支留下一定的冗餘空間。
楊時說道:“便設首年度支總額爲四億貫,將這四億貫分給百姓,一次性徵齊即刻。”
“四億貫……”趙桓沉吟,這數字委實講亙古未有,看起來似乎要將百姓敲骨吸髓。
雖然知道這是將所有人頭稅、田稅、更賦、徭役、以及歷代以來積攢的苛捐雜稅全部匯總,一次性徵收的。
趙桓還是有些心有餘悸。實在是這個數字太震撼了。大宋要是能拿出四億貫的財政支出,用錢堆也能輕鬆堆死一切強敵外患。
“這個數字是否太多了一些?”趙桓慎重的問道。
楊時眉毛一挑,堅定的說道:“怎麼會?若真能如此徵稅,簡直是中原百姓數千年以來修來的福分。自三代以降,沒有比這更輕徭薄役的仁政了。”
四億貫?四千億錢!還三代以降最輕徭薄役的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