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手1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術業有專攻,要說這世上會打仗的文人不是沒有,但絕對不多。如果說讓那些文官們決定什麼時候打,打哪裏,倒也沒有太大問題,但一旦想要插手具體的戰事指揮,那多半便要出大問題。
天時、地理,抑或是什麼一點突然出現的變化,都需要前線指揮者們隨機應變來改變戰術,適應新的戰場需要,這可不是坐鎮後方的文臣指揮者們能感受到的。地圖上表現出來的東西,與實際當中遇到的東西,大相徑庭。更何況這時節的地圖,精準度之上,只能說大而劃之,有時候,只要不南轅北轍就不錯了。
如果不給一線的將領們絕對的指揮權,事事都要請示彙報,失了戰機勞而無功那還是小事,一個不慎,便會損兵折將甚至於全軍覆滅。
也正是因爲二大王這幾年坐鎮北疆,強硬地拒絕文臣們插手北疆事務,給了前線將領們充分的自主權,這纔將北疆的局勢給穩定了下來。
這兩年來,北疆雖然戰事不斷,但北遼找不到多大的空隙,小規模的進攻雖然不斷,也給皇宋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皇宋邊軍卻也不時便有斬獲。
一來二去,雙方的衝突反而愈來愈小,漸漸地平靜了下來,必竟虧本的生意誰也不肯做。特別是北遼這種本質上還算是部落聯盟制的國家,每每出兵搶回來的東西,不能彌補他們出兵的損失的話,自然也就沒有興趣了。
這讓二大王在國內的威望一日比一日高,特別是在北地,賢王的稱呼,可是深入人心。
但二大王的威望,卻成了官家的心頭刺。
而二大王的作派,也讓京城裏的文官們如哽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