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塵落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趙靜殊堅信母親會在某一天一定會回來,母親失蹤那年她每天都會不時的去院門口等母親回來。剛開始滿懷希望,後來失望也就越來越大,漸漸的她臉上的笑容沒有了,說話也越來越少,也不喜歡搭理人,雖然內心沒有了多少希冀,但也堅信母親不會把她丟下。心裏幻想着母親某一日回來,她也能用自己的本事養活着母親。
所以趙靜殊求祖父讓她和姨母學習女紅,女紅只是她母親其中的一個心願,但最重要的目的是,她知道姨母和母親有一樣的學識,她們甚至比祖父縣衙裏的縣老爺和師爺還厲害。但她們從不告訴趙靜殊,她們從哪裏來到佑北縣,爲什麼見識不錯,學識深厚。
母親和姨母向來低調而內斂,甚至祖父家族裏除了大伯父趙則知外,其他人並不知道她的母親和姨母是個有學識的人。只是祖父曾對來串門的族裏親戚說過,外祖母她們知書明理,舉手投足就不像這個縣城裏的婦人。
趙靜殊也是三歲那年,年初一,去祖父屋子裏拜年,祖母留下幾個孩子喫着點心之際,祖父考了幾個孩子在私塾裏學習的情況,趙靜殊才驚覺,祖父考的內容,母親私下都教過她,而且孩子們回答的都不如母親教的有深度。
祖父問堂哥和堂弟們,你們何以做學問?以何立世?當時祖父的見解是以家族興旺爲己任。母親卻和祖父的見解不同,趙靜殊記得母親告訴她,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義、禮、智、信。君子以品德立世,明君以仁德立國。所以殊兒以後要以品德立世,雖不能向大丈夫捨己之身,還百姓以海晏河清的太平河山,但一定要有,襟懷之廣袤,憫世之仁心。
趙靜殊也曾因背書太累,埋怨母親,“四嬸孃家的五妹妹不曾讀書做學問,四嬸孃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爲何娘偏要讓我勞神讀書做學問呢?母親當時摸着趙靜殊的頭笑着,“娘想讓你飽讀詩經,指望你將來明理,知德,知義,坦坦蕩蕩,胸懷磊落,憑自己之能立足而活出自己喜歡過的生活。”
那時趙靜姝從祖母屋裏出來,回去私下問母親,“爲什麼娘會比祖父和私塾先生的學識厲害。”母親只是笑着說道:“你父親和幾個伯父不是也比你祖父厲害嗎,到了我這裏,你怎麼就覺得稀奇了,你姨母身爲女子,學識和娘也不分伯仲的,女子和男子區別只是不同身份罷了,學識可是沒有區別的。所以,我們殊兒要好好努力讀書,將來到外面過着不同於現在的生活方式,讓自己有安身立命的資本。”
趙靜殊的思緒被進來的姨父和哥哥帶了回來,香味入鼻,頓時覺的腹內空空作響,將被子疊放好,快速下炕,幫着姨夫拿碗筷,等姨母炒好鳥蛋,大家盤腿圍坐在了炕上的矮桌子上,津津有味的喫了起來,飯桌上姨母是不讓講話的,趙靜殊和哥哥謝子洲眼神遞來遞去的彼此會意,野雞是哥哥親自烤的,味道十分合趙靜殊口味,哥哥如墨的雙眸裏都是滿滿的傲嬌笑意,看着他們倆默契的小眼神,姨父一直憨憨的笑着,不斷把撕好的肉放到趙靜殊和姨母的碗裏。
喫完飯,姨父收拾碗筷去了,姨母便開始教趙靜殊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