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性好逸惡勞,貪財好色,他早已明白,並在使用人才時注意引導優勢,規避劣勢。出身貴族又榮任執政,他的個人生活本可以富貴豪奢,然而他卻勤儉戒貪,反對奢靡,提倡薄葬,奉行廉政。
得知子產去世,孔子流涕感嘆,稱其爲“古之遺愛也”。何謂遺愛?意謂“子產的仁愛,乃是古人流傳下來的遺風”。子產何仁?孔子認爲,他有君子四道——行己,恭;事上,敬;養民,惠;使民,義。有此四道,足可稱仁人君子。
據《史記》記載,子產去世,丁壯號哭,老人涕泣,大叫道:“子產離去,我們將歸何處?”《太史公自序》這樣評價道:“子產之仁,紹世稱賢”。
子產執政鄭國二十多年,除了給本國百姓造福之外,他的名聲傳承至今,穿越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爲今人所知,令人敬佩。
二千五百年來,多少帝王將相,風流才子,英雄人物,大江淘盡。青史留名者,大都來自強國大邦,藉助國勢強盛的風,施展抱負,風雲際會,一飛沖天。
春秋中後期的鄭國,稱不上強大,更談不上大國。從當時的政治形勢看,不過是因晉楚弭兵得以喘息的中等諸侯國,逃不掉在夾縫苟且的命運。
身爲鄭國的執政,沒有如秦、齊、晉、楚的要員權臣般的威風,反而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內有強族內訌,外有晉楚虎視眈眈,不時刁難,平衡內外的難度可想而知。把這些做好已屬不易,還能得到各方讚譽,實在是必須具備高超的智慧技巧之人方能爲之。
回看歷史星空的閃亮人物,總似抬望眼仰視星光般遙不可及。在波譎雲詭的政治風浪中,他們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一次次出奇制勝。在兇險波折的仕途中,他們的一舉一動,攸關國運民生,卻從不畏懼。
他們逆流而上,勇往直前,屢次譜寫國史的新篇章。他們給後世留下的,有形的事件已經載入史冊,默默無言。精神的財富卻一直散發出無窮的魅力,每每思之,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