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爲華登不是“華向派”的最高決策者。
身爲首領,華亥的決策錯誤是“華向派”失敗的根本原因。殺死國君兄弟六人,又同意講和,君臣交質,己方由主動陷入被動。這是失敗的開端。
明知宋元公素來反覆不講信用,就不應該通過交換人質達到目的。這是其二。
其三,既然只是想維護華氏的利益,行事的底線又是死守不殺害國君及太子,那麼一開始就不要殺害國君的兄弟。一開殺戒,勢必冤冤相報。你有婦人之仁,對方卻無情無血,被動挨打的成了自己。
終歸來說,華亥沒有成爲罪大惡極十惡不赦的大惡人的潛質,因爲他沒有殺害國君及太子。但是,他又貪婪自私,想死守住華氏的利益不放,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是愚蠢的。
壞又不壞徹底,好人又沒你的份,最後是兩面不是人,華氏被重創,留下亂臣賊子的惡名,什麼好處也沒撈到。由此可見他的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缺乏遠見。
如果華登能升任“華向派”的首領,或許華氏的命運會就此改寫。
歷史已是陳跡,結局無法改變。後來者只能掩卷沉思,設想各種可能,依此總結經驗教訓,指引來路。
無論如何,這場驚天動地的內亂,齊國揚了威,晉國表了態,楚國也挽回了面子,結果算是各方都比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