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吳王僚的猶豫不決,搖擺不定。擺在吳軍面前有兩條路:一是殺到雞父,速戰速決;二是掉頭離去。
選擇第一個方案,相當冒險。論兵力,敵衆我寡;論地勢,雞父是楚境,背山臨河,楚軍佔優。
選擇第二個方案,心有不甘。州來是吳楚之爭的樞要,得州來,淮河流域盡在掌控,北上之路則易如坦途。十年前,吳國得到過州來,之後又失去。此次前來,本是志在必得,輕易放棄,實在令人沮喪。
吳王僚的堂兄、上將軍公子光主張直奔雞父,與楚國聯軍決一勝負。在他看來,吳國的勝算很大。
公子光的理由是:楚國聯軍人數雖衆,但是人心不齊。
頓國、許國、蔡國憎恨楚國的嚴苛政令,是不得已被迫參戰的;胡國、沈國的國君年少輕狂,驕傲自大;陳國的大夫雖才幹過人卻異常頑固,剛愎自用;楚國令尹地位尊貴,司馬次之,貴者去,賤者將師,人心難服。
吳王一聽,覺得十分在理。既然楚軍是外強中乾,只要充分利用對方的弱點,發揮己方的優勢,完全有勝算。
吳王僚又問:“不知將軍有何良策?”
公子光侃侃而談——
“先分兵進攻胡、沈、陳三國,三國不敵,必然奔逃。三國敗退,聯軍的軍心必然渙散。到時我軍前隊佯裝混亂不堪,引誘楚軍發動攻擊,後隊則軍容整齊,待敵軍進入我方包圍圈,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