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既是應對之策已經拿出來了,公子光想必已經謀劃已久,有了必勝的把握。再者,公子光與楚軍有豐富的交戰經驗,他素來又善謀勇猛,吳王僚信得過他。
於是,吳王同意採取第一種方案——與楚聯軍短兵相接,爭取拿下州來。
公元前519年七月二十九日,吳軍對楚軍發動突襲。這一日,正是兵家忌諱的“晦日”。選擇這日發動攻勢,吳軍可說是不按理出牌之至。
何謂“晦日”?晦日,指夏曆每月最後一天。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通常這一日,人們都去郊外遊玩,朋友宴飲等等。兵家以爲此日發動戰役是大不吉。
但是也有例外。
比如公元前575年六月二十九日,這一日也是晦日。楚軍想乘着晉國的盟友還未到達之前,突襲取勝,於是就爆發了晉楚“鄢陵之役”。
當然,“鄢陵之役”雖有楚軍突襲在先,因爲晉國應對得當,楚國並沒有佔到便宜,反而是晉國贏得了戰役勝利。
不知此次,同樣是在“不祥”之日主動進攻的吳國,是否會重蹈楚國的覆轍?或是書寫出不同的篇章?
吳軍從天而降,身爲聯軍總司令,楚國司馬立馬組織隊伍應戰。他命頓、胡、沈、蔡、陳、許等國軍士列隊佈陣,衝鋒在前,掩護楚軍。
吳軍兵分三路,中軍由吳王僚親率,公子光帥右軍,公子光的弟弟公子掩餘帥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