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雖然之後他已釋然,不過是放低了期望,讓自己好過。於是,他跟智躒成爲點頭之交,保持距離,談論時事,偶爾閒談。
直到此刻,低頭看向伏在自己肩頭的智躒,見到他頭頂的幾絲白髮,趙鞅才驚覺,自己對這位兄長太過苛求。人各有志,各有斯業,各有使命,就算是同爲家族繼承者,面對的境況也千差萬別。
從趙武開始,他主張大方接納各諸侯國流亡的卿士大夫,但凡有一技之長,皆封官任職,令其能施所長,得其所用。這些舉措的效果是明顯的,對提升晉國的競爭力功不可沒。除此之外,他對趙氏家族的影響更是深遠綿長。
首先,得到任用的這一批人,他們在晉國定居下來,繁衍後代,養兒育女。他們的子女也在晉國生活任職,活躍在士大夫階層。他們對趙武的感激是不言而喻的,跟趙氏的親近是自然而然的。
其次,趙武推廣的這個模式,被後人發揚光大,在各卿族間流行開來。趙成就深得其父精髓,早早把董安於引入,爲兒子趙鞅的成長奪得名師搶佔先機。
到了趙鞅更不得了,董安於被視爲趙家人,替趙氏謀劃,竭力盡智。得家族真傳,趙鞅也四處招納人才。不論出身貴賤,但有所長,他就給予對方一定的職務薪資,令其管理府上或封邑的田產人事。
所以,到了趙鞅這一代,趙家子息蕃盛,門庭若市,人才濟濟。反觀智氏家族,從智躒開始,纔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謀劃招攬能人之事。
在內心深處,智躒對趙鞅是難以割捨的兄弟情。生長在被死亡恐嚇、隨時可能被剝去繼承人地位的惶恐之中,他對知音的嚮往與對安全感的訴求是高度一致的。利益至上更是早已被列爲第一等需求。畢竟,他憋着一股氣,想要在自己手上把智氏家族重新帶回高地,這是他的願望也是義務。
儘管這些年他爲家族謀取了不少好處,利益方面的收穫不小,趙鞅對他的排斥仍然令他十分痛苦。這是發自內心的悲傷難過沮喪,不因年過四十有所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