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比如秦國,建國後很長時間都城都是雍城。春秋末年,爲了東擴疆土,遷都涇陽。到了戰國,爲了收復河西之地,再次東遷至櫟陽。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後,秦國實力大增,又將都城略往南遷至咸陽,直至統一六國。
吳國也不例外。
從吳國的創始人吳太伯在朱方(今江蘇鎮江丹徒)立國起,歷經19世君王共581年,吳國的都城都在此地。
吳王壽夢繼位後,得到晉國扶持的吳國迅速崛起,與楚國戰事頻仍。兩國之間曾爆發過一場大戰——衡山之戰。在這場戰役中,楚軍一路氣勢如虹所向披靡,一度將軍隊推進到距離朱方只有幾十裏的地方。
吳王諸樊繼位後,一直謀求遷都,以策安全。左右比較,反覆權衡之下,選擇了淹君地(今江蘇常州淹城地區)作爲過渡。此地曾是奄國難民逃亡定居地,地處吳越統治的薄弱之地,正好可以躲避楚國的威脅,暫時保得安全。
從諸樊到餘祭、夷昧、吳王僚共四世國王,吳國都城都設在此地。
直到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篡位成功。伍子胥被任命爲相,總理內外事務。除了出色的作戰指揮能力,伍子胥對治國築城也有獨到的見解。
一上任,他就對吳國的都城選址提出異議,認爲要壯大國勢必須另立城郭。淹君地水域複雜,整座城被數條河隔斷,顯然已經無法匹配吳國稱霸中原的宏大藍圖。
就在這一年,伐楚歸來後,伍子胥開始主持修築新都城。他將地址定在今天常州的雪堰鎮,率師掘地挖土,親自監督,日夜營造,終於落成。這座城以吳王闔閭的名字命名,後世稱爲闔閭城。
從那天起,吳國曆史上最有作爲的君王的事業在此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