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伍子胥親自設計督造的這座城池,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功能齊備製作精良——文武兼備卓爾不凡者之所以鶴立人羣,乃是因爲他們爲人行事都力求盡善盡美。
這座城具有軍民兩不誤的特點——既滿足了軍事防禦的需要,又能兼顧百姓日常的使用。所以,越國人雖對吳興兵,並沒有造成吳國的實質損傷,城池堅固立了大功。
雖然如此,事情本身的影響卻發人深省。
越國本是在吳、楚夾縫中生存的小國,類似於在晉、楚之間來回搖擺的鄭國。以吳國的蠻橫強大,越國竟敢主動宣戰,可見此時的吳國本土有多虛弱。城池雖厚,兵卻不厭詐,如果大軍不及時回防,恐怕越國真會長驅直入。
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後院起火還未有對策,前方的堵截已在路上——秦國左、右庶長率領五百乘(注:依據當時的情況,此處的1乘=10卒,所以,秦國共派出精兵五千援楚。)日夜兼程,不日即將抵達郢都。
火燒眉毛的事設爲優先級,迎戰秦楚聯軍成爲吳國的當務之急。
秦國人十分謹慎,畢竟人生地不熟,作戰對象也是頭一回見。出於保存實力,出戰必勝的戰爭理念,秦國人要求楚國務必將吳兵引來打一戰。
於是,楚兵上前挑戰,很快便與吳軍展開激烈交鋒。秦軍全線押後,將領們還特意爬到險峻陡峭的山頂,居高臨下觀察整個戰役的過程。
此次出戰的秦國軍士大約是中國古代有史記載以來最早的“軍事觀察員”,他們屹立不動,密切留意吳軍的陣法變化、兵器使用、號令旗幟變化,務求在最短時間內把握這支以少勝多、憑血氣之勇且得到好運加持的軍隊的作戰特點。
很快,軍事觀察員們就按捺不住,挽起袖子紛紛下場。他們與楚軍一道,將吳軍趕到稷地,欲要在此表演他們的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