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一次,沒有當年面對強大庸國時衆臣各抒己見議論紛紛態度不一。與楚莊王相比,楚昭王面臨的形勢顯然要簡單明瞭許多——幾乎無人反對,主遷派以壓倒性優勢取得了勝利。
從此,楚國都城由郢北遷至鄀地(今湖北宜城縣東南九十里),又稱北郢。
“本以爲郢都被佔已是楚國大劫的尾聲,沒想到吳國鬥志旺盛如斯。”周舍也頻頻搖頭。
“更沒想到楚國竟柔弱不堪到如此地步,九名大夫被俘,連一向勇猛的司馬也敗下陣來。看來楚國的確需要時日好生休養,治傷修政,方能恢復元氣啊。”說完,董安於點點頭。
“只能說吳國國運昌盛,銳不可擋,不光楚國,換成任何一國,怕是也難擋其鋒芒吧。”趙鞅說道。
“楚國是新主繼位,偏偏前有佞臣後有昏庸的令尹,國運不濟到了極點。不過——”周舍低頭略想了一會,說道:“不破不立,對楚國來說未必是壞事。”
“對年輕的楚王而言,連續兩次失利,足以令他銘記一生。從今往後,他絕不敢像他父親伯伯那般荒誕暴虐,否則,後果難以設想。”尹鐸說道。
“吳國的存在是楚國的威脅,從長遠來看,未必不是鞭策。假若楚國遷都後能節省民力偃旗息鼓修整農事,吳國的咄咄逼人未必能一如既往的如願。”董安於道。
“楚國地域廣大,南北東西皆有地利,深耕多年,根基堅牢。吳國雖強,終究難以吞併楚國的大片領土。”趙鞅緩緩說道。
“楚王年紀尚輕,幸有忠直明智的令尹和足智多謀的司馬輔助左右。假以時日,楚國仍會跟從前一樣強大,非吳國所能企及。”說完,尹鐸又補充道:“有個人忘了說,沈尹戌的兒子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