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他之前,衆位謀臣已經發表過一通見解。從人數上來看,贊成的佔少數,模棱兩可的居多,一口否定的也不乏其人。衆人之所以不贊同,原因都大同小異——此時此刻,各卿家相安無事風平浪靜,守成保業即可,何必興師動衆營造一座不知長遠意義何在的城池?
“董叔如此堅持,定是有不得不建的理由,能否把前因後果說得再詳實些?我等愚鈍,還望不吝賜教。”一位謀臣小心翼翼的請教。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西面有山,東面臨水,背有倚靠前可取水。一旦建成,良田有灌溉之源,不愁稼穡,便可養民駐兵,補給無憂。”
“再者,新城地處晉國腹地外圍,臨近北狄,有大片空地可供伸展,這也是趙氏領地拓展的唯一去處,試問除此之外,還有何地能不觸動他族利益自由施展?”
董安於的語氣稍顯不耐,明明一開場他就把利弊分析得非常透徹,偏偏有些人裝作不解。同樣的話他已經重複兩次,於是變得焦躁起來。
“此地的確是大有可爲。對晉國而言,可爲北地門戶,對趙氏來說,更是邊地屏障,進可攻退可守。”尹鐸一直不出聲,因爲他是最早知道董安於設想的幾人之一。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更是小心措辭,謹慎發言。
“西倚懸甕山,東臨晉水,山勢可依,水源可靠,建城的兩大要件已然具備,此城可建。只是——”周舍想了想說道:“可建是否必建,有待商榷。”
按照董安於的設想,建城的目的是打造趙氏家族的軍事堡壘和戰略要地,選址自然不能馬虎。
比照今日的地理位置,晉陽城地處山西太原,懸甕山位於晉祠西,由於山腹有巨石如甕形,因此得名。北宋仁宗時受地震波及,巨石摧毀,今已無復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