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趙氏爲修建晉陽城忙裏忙外時,中原政局陡然生變。
一向是晉國忠實擁躉的魯國,與鄭國講和,並與之結盟,共同事齊。
要說魯國與鄭國中間還隔着曹衛兩國,爲何會結怨,又爲何會解怨?原因都在晉國身上。
五年前,魯國奉晉國之命討伐鄭國,並取得鄭國匡邑,由此與鄭國結下樑子。要說爲何三年前不和解,兩年前不和解,偏偏此時和解?粗略一看,估計和趙鞅接納陽虎有關。
畢竟,陽虎在魯國掀起的驚濤駭浪差點顛覆了“三桓”多年辛苦經營的事業。陽虎逃到齊,齊國雖對魯有絕對的國力優勢也沒收留他,宋國也不敢接收這枚禍患。到了晉國,收留也還罷了,趙鞅還對其委以職事,明擺了是不把魯國放在眼裏。
身爲中軍佐,趙鞅的地位僅次於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中軍將。他的行爲並不僅僅代表他欣賞陽虎,不拘一格吸納人才,他的身份使他對陽虎的任用帶上了濃濃的官方色彩。
就這樣,自魯僖公執政以來,唯晉國馬首是瞻的魯國,終於走向了晉國的對立陣營。一百六十年的忠誠,經不住反覆試探背棄,以決裂告終。
魯國的倒戈,壯大了齊國的稱霸聯盟——齊、魯、鄭、衛一起,手牽手,心連心,在對抗晉國的路上相互扶持。
仔細算下來,齊國聯盟的形成,士鞅和趙鞅都功不可沒。
要說諸侯的背叛,跟七年前的“召陵會盟”密不可分。“召陵會盟”召開的目的本是爲了召集諸侯結成聯盟共同伐楚,替蔡侯報復楚國不義。最終,因中行寅向蔡侯索賄不成,士鞅回絕了蔡侯的提議,盟會只得草草結束。從此,晉失諸侯。身爲執政及會盟的主持人,士鞅罪加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