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擔上爲禍者的罪名也是死路一條,跟前途盡毀有何區別?”趙鞅盯着董安於,空氣中瀰漫着緊張的氣氛。
“事易時移,只要人在城在,總有機會爲自己辯解。好比之前君主站在我方,或許此時已偏向邯鄲,判定我們無禮。又或先是認定我們是製造禍亂者,待到事態發展持續又能證明我們是清白無異心的。無論如何,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今的重中之重是保存實力,着手應戰。”
董安於的做法,優勢在於,先解決當務之急,畢竟大動兵戈事關人命財物損失,刻不容緩。至於爲禍之事,待喘息過後,可以通過商談陳情解決。
兩家雖大,趙氏也非孤家寡人,還有韓氏、魏氏的力量可以借重。智氏雖說跟趙氏大不如前,至少還沒到敵我對立的程度,也可以爭取成爲說情申辯的幫手。
“可是......”趙鞅雖然性格剛烈,誅殺趙午之事也可歸爲行事衝動,可是他從未有過忤逆犯上的想法,甚至念頭都沒有。
他反對提前籌備的原因就是不想揹負莫須有的罪名,因爲“下宮之難”時,趙家就是被安上“謀反”的罪名幾近滅門。
趙武執政後,反覆跟子孫強調的就是忠君愛國。絕不能讓人有機會造謠構陷,尤其是“謀反”“篡位”的罪名。
趙鞅對爺爺還有印象,他曾躲在他的懷裏汲取溫暖關愛,也曾坐在樹下聽爺爺教他識字認物,爺爺的慈愛柔善一直駐紮在他的心裏。
父親常和他提起爺爺遭遇的不幸困頓,也跟他說過爺爺執政的原則——最大程度的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沉潛蓄勢,勿要冒頭,廣納人才,因時處事。父親也不止一次的說過,爺爺的韜光晦志忍辱負重是趙氏家族再次復興的至勝法寶,後世要以此爲榜樣。
雖說趙鞅的性格跟祖父和父親相去甚遠,而今趙氏也跟趙武時期的弱不禁風不同,不能強求趙鞅跟趙武一樣低調平和忍讓。可是趙家不能違背律法搶做出頭鳥卻是必須堅守的家訓,萬萬不可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