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隨着兩大家族的輪番遊說,趙鞅殺趙午變成卿族恃強凌弱,不經國君允許濫殺大夫,屬於故意製造事端,居心叵測。待兩家人馬殺到,趙氏沒有乖乖認命投降反而奮起反抗,實爲抗命。最後再逃到晉陽城據城以守,事件便升級爲趙鞅帶頭的反政府武裝與政府軍對抗,趙鞅便坐實了謀反罪。
到了智躒口中,兩大家族竟成謀反的主謀,趙鞅成了受害者?憑什麼?
智躒是這麼解釋的——士氏中行氏討伐趙氏並未徵得國君同意,謀反罪無疑。
晉定公不作聲。當時的情勢,兩家喋喋不休,吵個不停,晉定公不勝其擾,只得默認。
怕晉定公爲難,智躒找了個臺階給他下——既無書面下令,也無口頭的命令,家兵私自集結就算違反律令。何況真要討伐趙氏,前有國君派籍秦率領的軍隊,把他們調去就好了,何必要自家人馬?顯然,士氏中行氏是包藏禍心,以勢凌人,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晉定公一想,嗯,藉口找得不錯。可是如果就這樣把鍋全甩在兩家身上,還是有些仗勢欺人,有失公允。趙鞅殺趙午難道就完全沒有過錯?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各打五十大板纔對——要說錯,兩家都有錯。
智躒心中竊喜,他等的就是這句話。
韓魏兩家提出力保趙鞅時他答應了,其實是不情不願。他提名兩人入卿,韓魏兩家沒有反對,已經給足了他面子。如果全部是他一人說了算的話,顯然太過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