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晉國的內亂終於宣告終結,有人得償所願,有人含恨怨懟。董安於已逝,想念他時,趙鞅只能趁拜祭祖廟時緬懷一番。趙鞅跟智躒的情誼,在趙鞅憤然離開智府的那一刻分崩離析,董安於的死更是徹底埋葬了這段從兒時到中年持續四十多年的兄弟情。
從此,趙鞅和智躒恩斷義絕,形同陌路。
智氏也因此成爲剩餘四卿中特立獨行的一支,趙、韓、魏則親密融洽過以往。至於另外兩家,不過是智氏的傀儡,不能算作一族。
另一邊,吳越結下的世仇正往縱深方向發展。
吳王闔閭去世後,夫差牢記父親的叮囑,回到宮中,吩咐宮人站在中庭,每逢他出入,就大聲提醒:“夫差,忘記越王殺害你父親了嗎?”夫差立馬停住腳步,表情嚴肅的回道:“唯,不敢忘。”
吳王夫差不僅心內時刻謹記殺父之仇,行動上也不遲緩。他積極發展生產,興建戰船,打製兵器,招兵買馬,磨刀霍霍。
沉寂兩年後,夫差認爲報仇雪恥的時機已經到來,不能再等。伍子胥綜合雙方兵力對比、民心所向、經濟總量等等因素過後,也認定吳國已經具備戰勝越國的條件,可以開戰。
吳國還在制定作戰計劃,籌備糧草,越國已經忍不住了。年輕氣盛的越王勾踐認爲,兩國難免有一戰,既然如此,何不先發制人?
此時,越王最爲倚重的兩位謀臣之一——范蠡,站出來反對。
范蠡,字少伯,楚國宛地三戶人。出身貧賤,卻不因此自甘落後,他博學洽治,喜好結交能人智士。因爲才思敏捷,在當地小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