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從此,越國憑藉擅長鑄造青銅寶劍揚名天下,越國也因國力增強,擁有堅兵利器,順利實現開疆拓土。自允常開始,越國也跟着楚國、吳國有樣學樣,僭越稱王。
吳越相較,文種傾向於去吳國。經過多次大小戰事的洗禮,吳國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文種預料,吳國一定會成爲繼齊、晉、楚、秦之後又一個霸主。
范蠡卻不這麼看。
范蠡認爲,吳國國力雖強,無奈重任要職已被人捷足先登。伍子胥才智過人,膽識超凡,非常人能及,輕易無法取代。
相反,越國雖弱小,這任越王卻不同以往,是位野心勃勃的君王。有人爲他鑄劍增強軍士的戰鬥力,卻沒聽說有文膽智囊輔助左右。若是二人自薦,能得到機會爲其賞識,將來必定大有可爲。
經過一番激烈的商討,最終,文種認可了范蠡的看法。兩位好友攜手來到越國,很快成爲越王的左臂右膀。
越王勾踐繼位後,父親留給他的財富也一併繼承,包括兩位遠見卓識的謀士。此時,范蠡已是上大夫,得知吳國蓄勢待發,他卻不贊同提前出兵。
范蠡的理由是——兵者乃兇器,主動攻伐違天背德,強行奪取則是處事手段中最下等的選擇。策劃陰謀逆德背時,好用兇器,做末等決策,一定會遭到天帝的反對,不會有好的結果。
勾踐卻認爲,與其被動等着吳國來襲,不如發動閃電戰,速戰速決。跟吳國相比,越國的實力相差一大截,只有出奇才能制勝。上次越國能把吳國打敗,也是因爲攻其不備,趁亂行事,打對方個措手不及。這次依葫蘆畫瓢,同樣可以以弱勝勝強。
最終,勾踐不顧范蠡的強烈反對,執意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