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董安於的高明之處在於,他雖是人見人誇的神童大家,卻從不以此標榜誇耀。半桶水會響個不停,將近滿的桶是不會晃動出聲響的。因爲出身地位及從事的職事,董安於能接觸到常人根本不可能觸碰到的知識。到了這個程度,許多人會帶着優越感高高在上的俯視衆人,傲視同儕。
董安於不會!不是他故作謙虛,而是因爲他讀的書夠多,這還不算,他又將所學付諸實踐,棄文從軍,鎮守一方。正是因爲不滿足於現狀,通過不斷自我鞭策,總能發現自己的許多不足。學習的至高境界——越是閱讀,越是思考,越發現自己的渺小——在董安於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姑布子卿的成長經歷,所學所思,跟董安於可說是南轅北轍。這個發現令董安於十分雀躍,他對姑布子卿更是充滿好奇。二人以手談開局,論史談天結束。董安於下定決心,一定要將他引進趙府。他是如此的不同,這樣的不同,會給趙府帶來新鮮的活力。就這樣,姑布子卿等來了他的貴人。
以他多年行走江湖的經驗,他一下就能猜到,趙鞅對這個兒子雖有欣賞卻極爲有限。所以,對他的見解,他第一次表示懷疑。
“老身不過是提醒將軍,這位少年可留意栽培,輔以考評,並非要將軍馬上委以重任。來日方長,只要立足當下,派人留心觀察他的行爲舉止即可。”姑布子卿擔心趙鞅太過牴觸,只得換個緩和的方式表達。
“也好。”趙鞅點頭,表示認可這種循序漸進的做法。轉念又一想,還有疑問,“不知大夫是如何跟他結緣的?”
“說來也巧,老朽整日在趙府出入,從未見過面相氣場如此與衆不同的。”回想第一次見面的情形,姑布子卿娓娓道來——
“他正搬運府庫裏的布匹,老身恰好經過,無意間看了一眼,便認定他是值得留意之人。於是假裝行錯路,向他指教。他雖扛着物什,並無不奈,一直引老朽去到門前,指清路後才轉身繼續自己的差事。”
“如此說來,倒是個尊敬老者的孩子,不錯。”趙鞅點頭表示讚許,想來他娘對他的教育一定很重視,讓他從小就懂禮謙讓。
“雖然如此,卻非溫良敦厚的翩翩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