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圍魏救趙”發生在戰國時期,魏國因爲趙國搶佔*中山一事,重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情急之下向齊國求救,並承諾,若能擊退魏軍,以中山國相贈。齊威王同意出兵,委派田忌爲將,孫臏爲其輔佐,領兵出發。
齊軍即將進入魏趙交界時,田忌欲揮師去往邯鄲,被孫臏制止。孫臏說出自己的看法——正面迎擊魏國大軍,事多而功小,很可能我軍苦戰,傷亡慘重才能拿下。相反,若是我軍繞道去往魏國都城大梁,很可能建功多而費力小。
田忌對避開魏國主力表示贊同,對繞道魏國都城卻表示不理解。
孫臏曾在魏國呆過,不幸被同門師兄龐涓陷害,被削去臏骨,差點死在魏國。幸虧他機智應變,裝瘋麻痹寵涓,才得逃出生天。
正因爲這樣的經歷,孫臏對魏國的實力很瞭解。他判斷,此次魏國是傾國而出,志在必得。既是重兵出擊,國內必定空虛。若是大梁受困,寵涓勢必回師解救。魏師一走,邯鄲之圍自解。
當然,齊兵不能白來。他們在由趙歸魏的必經之途埋下伏兵,等魏兵入網。魏軍急於回師,毫無防備,必定兵敗。
田忌一聽有理,採納了孫臏的建議。果然,魏軍被齊軍偷襲,驚慌失措,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
此役,齊軍大勝,趙國之圍又解。
其實,在齊國圍魏救趙之前,這樣替他國解圍的案例就不少。此次鄭國圍宋救曹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