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依照周禮,逝者在下葬之前要嘴含某物,俗稱“壓舌”,又稱“玉琀”。作爲喪葬制度的一部分,壓舌之物因死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所區別。西漢文學家劉向在《說苑·修文》中寫道:天子含珠,諸侯含玉,大夫含璣,士含貝,庶人含谷實。
爲什麼地位尊貴者要口含珠玉呢?因爲珠玉堅固不朽,達官貴人想借其喻意保屍身不腐。
活人含玉,可見是抱着必死之心征戰沙場。田氏儘管地位顯赫,仍是卿大夫階層,明目張膽的含玉,可見早已不把君臣尊卑放在眼裏,也從側面反映其司馬昭般的狼子野心。
拋開這一點,田家兩兄弟的表現對士氣的影響是積極正面的。
下軍主將宗樓與副將閭丘明互相勉勵,加油打氣,他們還跟部屬軍士一道,聚集發誓,把爲國捐軀作爲衆人的榮耀。
中軍將領公孫夏則命令他的部下跟他一起合唱《虞殯》。“虞殯”是送葬歌曲,此時歌詠一首送葬的輓歌,意在爲自身悼往告哀,其中的悲壯不言而喻。
上軍將領東郭叔拿出隨身攜帶的寶琴,派人去送給自己的知音好友著名音樂家弦多,託人帶話道:“聽說一個人打了三次仗,總有一次戰死,此役已是我的第三仗,看來你我不會再相見了。替我保管愛琴,願君珍重。”
就這樣,齊軍的上空被一片悲壯悽清、哀婉淒涼的氣氛籠罩。明明是兩雄角逐的爭霸戰,到了齊國這裏,彷彿扭轉國運的殊死一搏或是成敗存亡的至勝棋局,到了此山便再無轉圜板上釘釘鎖死結局。
或許,這正是田常的高明之處。以區區兩位兄弟爲槓桿,把視死如歸的精神由點到面發散,迅速蔓延至全軍。此役若勝,田氏居首功,將來封官晉爵,爲所欲爲;若是敗了,田氏也算是燃燒了自己,不遺餘力的爲國赴難,沒有辜負國君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