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越王勾踐對待國恨一定和他對待家仇一樣——此仇不報,誓不爲人。他堅信,越王勾踐對吳王越是謙卑低下,他心中的復仇之火定然是蓄積越深,待時機一到,定成燎原之勢。
吳王夫差看不透這一點。因爲他鼠目寸光,好大喜功,才被越王勾踐哄得服服帖帖。伯嚭則不然。只要有金錢美女,國家存亡霸業成敗與他無關,別防礙他賺錢享受溫柔鄉就行。
所以,伍子胥的據理力爭,非要滅越國不可,在吳王看來就是頑固不化故意找碴,倔強忤逆專門與大王作對,以下犯上。
枉費伍子胥一番苦心,爲吳國作牛作馬,結果江山的主人卻不買賬,真正是皇帝不急急太監。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掌握真理的往往都寂寞無依。
想起吳王贈送的寶劍,伍子胥把手放到腰袋,掏出亮澄澄的寶貝。周遭昏暗也掩藏不住能工巧匠畢其功力於一劍的光芒,“真是把好劍!”伍子胥忍不住嘖嘖稱讚。
如此好劍,竟贈與仇人,可惜了。
雨漸綿密,江水氤氳,水氣瀰漫,朦朧如霧,行人都已歸家,茫茫宇宙,彷彿只剩他一人,寂寥於天地間。
“哈哈哈——”他仰天大笑,眼淚滑落。
這把劍,配得上他戎馬一生,軍事倥傯。他意氣風發時,無寶劍相襯,待到他被唾棄時,寶劍則奉命了結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