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直到貧富差距被拉到超過社會承受的極限,底層的生存受到威脅,社會矛盾總爆發,以暴風驟雨的方式終結,江山易主,進入下一個王朝的輪迴。
孔子已非懵懂少年,遊歷諸侯的他,應該早已看清楚,憑他的一己之力無法挽回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趨勢。他只能略盡人事,在其位言其事。
所以,當魯哀公讓他去跟季孫肥商量是否對齊用兵時,他已經知道結果。這一次,他沒有去找季孫氏,因爲比之稅制新舉,季孫肥對挑釁齊國絕無半點興致,這是可以預料得到的。
這是孔子歸國的第四年。這四年,他專注教育文獻工作,在政事上只是個提供諮詢的顧問,可有可無,無足輕重。
即便如此,這四年過得並不如意。
就在季孫肥大力推動“用田賦”的這一年,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享年五十。白髮人送黑髮人,本就淒涼悲切,孔鯉還是孔子十九歲成婚後唯一的兒子,孔子的心情可想而知。
第二年,孔子年值古稀,他笑談自己已是“從心所欲,不逾矩”。很快,命運便再次考驗他。他最摯愛最得意的弟子顏回病逝,不滿四十歲。顏回的死,除了悲痛欲絕,孔子還有滿滿的愧疚。
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顏回一直相伴左右,陪同孔子歷遍困厄,喫盡苦頭。當然,十幾年的漂泊生涯,也有不小的收穫。
行萬里路,看到不少古籍,聽到不少奇聞逸事,對於授業講課者而言,這些都是難得的教學材料。除了講學授課,顏回還負責對這些辛苦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檔。除了刻寫編輯,有些牽涉真實性的內容還要反覆較證,相互參照,去僞存真。這樣算下來,顏回的工作量十分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