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魯國是西周分封的衆多諸侯國的姬姓“宗邦”,被周王室指定爲可以尊享周禮的唯一諸侯國,“周禮盡在魯矣”就是明證。
所以,面對周禮的沒落,孔子想從魯國開始復興,可謂是“擒賊先擒王”。雖然他的思想不乏保守反動,有與歷史進步對立的一面,畢竟,他要維護的仍是統治階級的利益。難得的是,他並未完全與平民百姓對立。
“禮”和“仁”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內容,他主張“爲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治理國家。同時,他還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體系,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等在現在看來仍具進步意義的爲人處事準則。
從這個意義來看,他是企圖在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搭建一座橋。統治階級做出一定的讓步,把對被統治者控制的繩索放鬆一點,讓平民百姓的生存空間變得容易些,不致於被逼得無立錐之地。
他的出發點具有樸素的民本思想的萌芽,想要替被膠袋封嘴的平民爭取一個實施仁德,輕徭薄賦的“天下爲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
他的思想體系是他對社會、政治、個人修養懷抱的全部理想。放眼那個時代,他無疑是位孤獨的行者。多方奔走,四處呼朋引伴,應者寥寥。他招徒講學,宣揚他的理念,爲此,不惜四處漂泊,遊走各諸侯國。他的目的,是竭盡全力也要踐行他的理想。
他不是簡單的理想主義者,閉門造車,無人問津就怨天尤人。而是積極採取行動,不斷實踐,受挫後又爬起來繼續前行,永不言棄。他是懷揣理想卻只停留於幻想動不動自我挫敗半途而廢的你我的榜樣——儘管前路暗淡,孤寂冷清,仍然選擇不放棄,一直在路上。
思及此,平日裏對儒家思想沒落反動保守的怨恨頓時煙消雲散。我們不能用美國總統的標準要求秦始皇,就像不能用現代文明要求孔子一樣。穿越到距今兩千多年他所處的時代,我們能像他一樣,幾十年如一日的被理想鼓舞,胸中始終有一把火自我激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