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倪大路把汽車公司的難題交給了林日新後,他卻沒有到西南省城的路通信託公司,而是先飛到了北京。
擔任君天公司董事長近兩年,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他感到自己着實風光了一樣子,可是,後來的大部分時間,他卻漸漸感到了煎熬。特別上次他在君天公司利潤下降的巨大壓力下,在汽車公司高層開會的時候,質問了蘇志誠幾句,可沒想到蘇志誠不但當面懟了他,第二天還馬上向他遞交了辭職報告。然後,幾個重要崗位上的高管也要跟着辭職。他也心知這是他示威,可他竟然束手無策,因爲他根本無法想象,蘇志誠和他的團隊離開以後,他怎麼去把君天汽車這麼大的盤子接過來。
而且,倪大路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對蘇志誠這麼放手,蘇志誠卻直接給他捅刀子,讓他難堪,更讓他難受。想當初,蘇志誠在武漢研發什麼輪轂電機的時候,如果不是自己邀請他加盟君天,他哪裏有今天的發展成就。都說用人不疑,倪大路憑着大學期間和蘇志誠結下的友誼,向趙向軍力薦他擔任君天汽車公司的總經理,自己雖然作爲董事長,但對蘇志誠的建議言聽必從,而且,在“飛馬”汽車幾乎沒有產生利潤的情況下,他還在董事會上力挺蘇志誠,他覺得自己對蘇志誠是仁至義盡。平常蘇志誠對他也是十分尊重,在召開汽車管理高層會議的時候,也是言必倪董事長長,倪董事長短,怎麼才三年時間,蘇志誠爲什麼像變了一個人似呢?
而且,倪大路最近也對張海涵的做法想不通,自己和他關係這麼鐵,信託公司剛開張賺了錢後,張海涵向自己央求入股,自己私自運作,讓他算事先入股5%,這等於白白送了他500萬,這可是筆大錢,他應該對自己唯命是從纔對。可自己對他說起蘇志誠辭職逼宮的事,他竟然勸自己還要相信蘇志成,難道是蘇志誠出手更大方,還是自己錯怪了蘇志誠,張海涵的說法真的是忠言逆耳?
他想起葉萌霞說的“人心不可直視”,看來蘇志誠已經徹底背板了自己,這是狠狠的打了他一記耳光,讓他警醒,他開始後悔自己沒有深入汽車公司的管理,讓蘇志誠就地坐大,到了最後,自己競然對他無法制約,他內心不禁通過一種無力感。
倪大路從小品學兼優,能言善辯,但曾因家境貧寒受盡白眼,讓他漸漸認識到人性的險惡,他也開始慢慢變得功利奸詐。十多年的寒窗苦讀,特別是幾年的國外留學經歷,讓他能力見識大大增強,他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應該能夠駕馭更大的平臺。所以,到了君天公司沒多久,他就暗中察言觀色,費盡心思,對趙向軍“定向投餵”,從而使自己獲得了趙向軍的高度信任,最終黑掉戴大光後,爬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董事長的位置。
倪大路認爲自己在君天公司董事長的位置上能夠調動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管理上也能駕輕就熟,很快就可以推動君天公司更上一個臺階,可是,殘酷的現實給他上了生動的一課,他開始不斷地反思自己到底在哪方面出了問題。
其實,倪大路的困局關鍵是源於他對職務的權威影響力認識的偏差,不錯,他作爲君天公司的董事長和法人代表,很多法律文書都需要他的簽署,方可生效,很多人事任命也都要他的首肯,才能通過,但是,幹事業是“人”和“事”相宜,倪大路的個性和閱歷卻讓他無法看清一些人的真實意圖,一些事背後的人爲因素,所以,他在公司雖然高高在上,但很多情況下,他成了公司的“吉祥物”,特別是掌控了君天汽車公司的蘇志誠一夥更是表面上吹捧倪大路如何光明正確,但背地裏卻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我行我素,一旦倪大路發覺情形不對,說他們幾句,他們也敢於向他這個“吉祥物”叫板。可以說,沒有資格和閱歷的支撐,光靠職務的權威影響力是遠遠不夠的。
人的閱歷像大寫一橫一豎的“T”,上面這一橫代表着人的認知廣度,一個人的經歷多了,他所接觸的形形色色的物事就越多,經驗就會越豐富,雖然可能他的專業知識不一定很夠,但豐富的經歷可以彌補專業知識的不足。而這一豎,則代表人的專業知識深度,一個人某一行幹久了,他在這個領域處理的問題就會越多,久而久之,他就會成爲這方面的專家,甚至有時候會形成非他莫屬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