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不準不要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蒙古士兵前仆後繼破壞尖木。只要他們能成功突破障礙,用馬弓反擊,身後的十六萬蒙古騎兵就有機會衝破宋軍防線,一舉擊敗宋軍。宋軍停止射擊,數千宋軍執大木盾組成防禦陣型離開防線,向着壕溝推進。宋軍想幹什麼?反正不是好事。壕溝另一側的蒙古士兵利用馬弓射擊。馬弓威力太小,根本射不穿木盾。宋軍躲在木盾後,不露頭,蒙古人傷不到他們。蒙古將領大聲催促,又派了很多人,必須快些將尖木移除。尖木幾個一組,整體固定,哪有那麼容易?大盾停在了壕溝五十步外的標記處。五十步,是手榴彈的最短投擲距離。宋軍經過訓練,每名宋軍的投擲距離都要遠於五十步。宋軍還是不露頭,手榴彈已經飛來。用不着露頭,扔出去就是了。方向沒錯,就不會有錯。
長柄手榴彈戰功赫赫。冀州大捷,辛棄疾率領的三千飛虎軍擊潰金軍主力五萬多人,震懾敵膽。滅金戰役,辛棄疾率領宋軍十萬騎兵北上,遭遇戰中全殲了金國北方軍團的八萬精銳。使金國失去固守中都城的能力,退回東北。那兩場關鍵戰鬥,手榴彈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否則依靠火槍,面對大盾防禦,難以破敵。在此之前,宋蒙之間只發生過兩次戰爭。一次是蒙古進攻東北路。那場戰爭,宋軍以火槍箭弩擊退蒙古騎兵。蒙古騎兵防禦力差,火槍足夠應對,沒必要動用手榴彈。另一次,宋軍進攻蒙古大草原,蒙古避讓,雙方沒有對戰。機關槍在研發過程中,趙盞認爲時機未到,不打算發動全面戰爭,宋軍在下雪前撤離。自宋蒙接觸,蒙古間諜被鎮江司死死按住,得不到軍事情報。蒙古人哪裏知道宋軍還有這等火器?長柄手榴彈在空中旋轉着墜入壕溝,還有很多手榴彈扔到了壕溝那一側,落在了蒙古人腳邊。蒙古人還在奇怪,這是個什麼東西?冒着煙,掉進水裏還冒泡。味道刺鼻,難不成是毒煙?有經驗的蒙古士兵急忙捂住了口鼻,還要告訴旁人防備。話沒等說完,手榴彈爆炸了。
爆炸將壕溝裏的蒙古士兵和戰馬,連帶泥水都掀了出來。岸邊的蒙古士兵被炸飛炸碎。王庭外圍三個方向,手榴彈爆炸有先後,殺傷沒有差別。爆炸巨響消散,短暫的沉靜,緊接着就是撕心裂肺的慘叫。手榴彈都在壕溝和對岸爆炸,對尖木沒造成破壞。那些試圖破壞尖木的蒙古士兵卻是慘了,難留全屍。只極少數運氣好的士兵撿了條命。宋軍盾陣繼續往前移動,蒙古人見識到了手榴彈的威力,甚是驚懼。匆匆後撤,撤到了手榴彈無論如何扔不到的位置。可後撤匆忙,沒了遮擋,槍聲又響了起來。蒙古人只能伏在地上,子彈貼着頭皮掠過。很多蒙古人忍着疼痛,用雙手刨土,想要挖個坑,躲在坑裏,免得被子彈打死了。
鐵木真遠遠的觀察戰局。九萬蒙古騎兵,傷亡近半。傷亡四萬多蒙古猛士,竟然還沒摸到敵人。蒙古沒辦法應對宋軍的火器,不能破壞尖木。不能破壞尖木,就不能殺傷敵人。不能殺傷敵人,怎麼取勝?沒有尖木的方向,只王庭正南的三座木橋。木橋提供進出,周圍不會有陷阱。儘管木橋後重點防禦,至少沒有壕溝,沒有尖木。蒙古將士一鼓作氣,說不定能撕開道口子。本來鐵木真不在意那三座橋,現在那三座橋反而成了唯一可能的突破口。爲了防止宋軍破壞木橋,他下令所有蒙古將士往南聚集,迅速佔據木橋。又投入了四萬騎兵參戰,以求速勝。建康軍派重兵防禦正門,之前負責攻擊南部的蒙古將士被壓的抬不起頭,傷亡最大。現在全軍攻擊,有了援軍,士氣大振。蒙古騎兵下馬,頂着密集的子彈過橋。蒙古人邊衝鋒邊射箭,很多箭簇被大木盾抵擋,很多躍過木盾,射到了木盾後的步兵。
建康軍是大宋最精銳的步兵作戰軍團。裝備精良,官職高配,一直由景王爺統領。大宋富得流油,生產力高,火器都能全軍裝備,怎會差了盔甲?單單依靠貿易從歐洲和中東國家換來的優質鎧甲就有三萬多副。六萬將士全部裝備鐵甲頭盔。馬弓威力小,穿透力弱,很難傷到鎧甲步兵。除了幾個運氣極差的受了輕傷外,均毫髮無損。而宋軍的火槍和機關槍在這個距離讓蒙古人喫了大苦頭。宋軍步兵和騎兵裝備的火槍不同。步兵火槍槍管長,射程遠,穿透力強,幾百步外破皮甲,一百步外破鐵甲。以蒙古的鍛造水平,哪有多少鐵甲?蒙古也沒有全軍統一裝備,部落間貧富差距大。再說了,蒙古騎兵以機動性和騎射爲主,厚重的鐵甲並不適合他們。蒙古特產牛羊,牛羊皮最易得。所以,蒙古普通士兵都裝備皮甲。這個距離,皮甲和皮甲保護的人,能被輕易擊穿。蒙古人聚集在橋頭,無需仔細瞄準,隨便一槍穿透兩個人也不難。宋軍以梯次高低防禦,宋軍後面的步兵站得高,火槍能發揮威力。但蒙古人衝過了橋,火槍殺傷不能將蒙古人攔在安全距離外。兩軍短兵相接成了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