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不準不要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有參戰的蒙古將士湧過木橋。蒙古士兵抽出彎刀,眼見就摸到了宋軍的大木盾。宋軍前排士兵的火槍槍管下方安裝了匕首,組成了長矛陣。火槍從盾牌縫隙探出,將蒙古人攔在數尺之外。都說一寸長,一寸強。火槍本就很長,加了匕首有一人多高。蒙古彎刀的長度如何與火槍相比?宋軍藉助斜插的尖木,利用火槍盾牌建立防線,將蒙古人生生的擋住了。蒙古人越聚越多,後面的人往前推擠。前面的士兵眼見尖木匕首抵在胸口,拼命往後撤。到底是後面人多,前面的蒙古士兵架不住推擠,身體被刺穿,釘在了尖木上。數萬蒙古將士不可能都擠在一處,開始向兩側分流。防線拐角挖了壕溝,還安裝幾排尖木,蒙古人無法進入東西防線。激戰中,蒙古將士沒心思多想,以爲不過是尋常防禦設施。沒多久,整個王庭南側防線就都直接面對蒙古人的攻擊了。
宋軍士兵死守不退,槍聲密集,蒙軍死傷慘重。隨着尖木被屍體塞滿,喪失了防禦作用。蒙軍踏着同伴屍體,彎刀終於能砍到大木盾。敵人衝到跟前,機關槍不能隨意轉動,也太過危險。神機營士兵抬起機關槍,撤出陣地。機關槍不響了,火槍槍聲未停。大木盾抵不住蒙古人的衝擊,逐漸鬆散。很快,防線正後方的土臺上,機關槍重新開火。大宋的第一批機關槍射速並不太高,便用數量來彌補。很快,幾十挺機關槍的火力將蒙古人的進攻勢頭壓下去了。宋軍趁機重整防線。蒙古將士有些絕望。拼死衝到了近處,以爲能抵消了那可怕火器的威力。怎料得到,宋軍的火器能隨意搬動,搬到了百步外的位置。等拼殺到百步位置,他們是不是還能往後撤?如此反覆,什麼時候是個頭?只能等突破了宋軍的步兵防線,等到蒙古騎兵過了橋,這些火器就跑不掉了。可突破宋軍步兵防線談何容易?東西兩側防線沒有蒙古士兵攻擊,都調來了增援。雙方在此對決,蒙古這邊每時每刻都在死人。而宋軍還沒有出現陣亡。
鐵木真咬着牙,投入了十三萬人。攻擊僅僅不到兩個時辰,還剩下大約八萬人。鐵木真知道,這場戰爭一定不容易。五萬蒙古騎兵攻擊鎮北軍,逃回來一萬多。建康軍是宋朝精銳步兵,戰力肯定強於鎮北軍。他有心理準備,可戰爭的慘烈程度比預想的還要慘烈得多。兩個時辰,傷亡五萬人。自鐵木真崛起,蒙古鐵蹄踏遍了當時蒙古人所知的大部分土地。滅西遼,滅花剌子模,攻擊阿尤布王朝,攻擊羅斯,攻擊金國,什麼時候遇見此等強敵?蒙古不該招惹宋朝,這是他們整個民族犯下的巨大錯誤。從屠殺烏蘭察布的宋朝商人開始,他們就錯了。主動進攻宋朝東北,他們就斷了回頭路。被宋軍擊敗後,他們承認了錯誤,卻無法彌補。當然了,蒙古上下都不會想到,趙盞將蒙古當成最大的敵人。從趙盞執政開始,從十幾年前開始,做的一切準備,最終的目標就是蒙古。哪怕沒有烏蘭察布屠殺,哪怕沒有蒙古主動進攻,宋朝早晚也要找到戰爭藉口。
鐵木真的確做錯了,錯在送給趙盞一個絕佳的戰爭藉口。這場戰爭是蒙古先挑起來的,天下人都認爲蒙古理應承擔這樣的後果。宋朝沒有錯,換做誰都會反擊蒙古。這讓宋朝站在道德高點,作爲正義一方,名望沒有受到任何損害。大宋的幾場對外戰爭,攻伐蒙古是因爲蒙古主動開戰。攻伐金國,是因爲兩國宿敵,收復故土。攻伐西夏,是因爲西夏生異心。攻伐緬甸,是因爲他們擄掠漢人。唯獨攻伐大理,沒有個合適的藉口。在戰略上,必須要吞併大理,保證後方穩定。趙盞用了計策,敕封大理相國高氏爲大理國王,導致大理段氏和高氏矛盾加劇,釀成了全面戰爭。又趁着段智興戰敗自殺,高氏慘勝,大軍臨城,兵不血刃的佔據了大理。高氏是宋朝敕封的大理國王,轉眼國家被吞併,國王的封號被宋朝廢了。這沒處說理,免不了史書一筆。
不管怎樣,宋朝攻伐蒙古,理由格外充分。蒙古沒有完善的歷史記載,鐵木真或許也不太在意功過評說。他的心思都放在了眼前的戰爭中。從遠處看,從人數上看,蒙軍佔據優勢。雖然這優勢在逐漸喪失,到底還是有些優勢的。畢竟,宋軍不能完全放棄了東西防線,不能將所有人都調來增援。建康軍六萬人駐守王庭,一萬人負責王庭治安,防止蒙古牧民趁亂破壞。五萬人蔘戰,能調到南側防線禦敵的有三萬人。三萬人抵禦八萬人,縱有先進火器,壓力依然很大。短兵相接,火槍不能完全發揮威力。已經有幾處防禦被蒙古士兵衝破,與宋軍廝殺。宋軍開始出現傷亡。槍聲斷斷續續,神機營士兵猶豫着不能扣動扳機。蒙古將士看到了機會。蒙軍與宋軍混在一起,他們怕傷了自己人,就不能肆無忌憚的射擊了。蒙古人士氣大振,奮勇爭先,宋軍防線動搖。
趙默面色凝重。在他看來,幹掉這八萬蒙古將士並不難。宋朝三個步兵軍團入境蒙古,都攜帶了大量輜重物資,建康軍手中還有很多手榴彈。蒙古士兵擠在防線之外,幾波手榴彈就能將他們炸散了。趙默不能這麼做。建康軍駐守蒙古王庭,是個誘餌。王庭在蒙古有着特殊地位,鐵木真一定會想方設法奪回。可如果辛棄疾的十萬騎兵不走,鐵木真就不敢打。辛棄疾的十萬騎兵離開斡難河,留下六萬建康軍駐守,鐵木真果然來了。建康軍要牽制住蒙古主力軍團,爲騎兵爭取時間。要是將這幾萬蒙古士兵擊潰,鐵木真會下令全軍出擊嗎?九成九不會。十三萬人打不下蒙古王庭,他何苦再派十二萬人送死?何況,這支軍團是蒙古的最後戰力了,他不會冒大險。要是這幾萬人被擊潰,鐵木真無需猶豫,大可下令撤退。十二萬蒙古騎兵消失在大草原上,去哪裏尋找?趙默就是要留下這八萬蒙古士兵,讓他們看到勝利的希望,讓鐵木真沒法丟下。這樣,蒙古主力就不會撤走。
三天前,辛棄疾率領十萬騎兵押送兩千多蒙古王室貴族離開斡難河。鐵木真相信,辛棄疾是要將俘虜送回宋朝,以此邀功。這是大功勞,沒什麼好說。那些俘虜中,包括了鐵木真的妻子孛兒帖、也遂、也速幹、忽蘭等共三十多人。長子朮赤和三子察合臺,嫡子也有數十人。他的妹妹帖木倫,他的弟弟合撒兒,還有很多親戚。王庭被攻破,蒙古王室貴族基本被一鍋端。鐵木真心中難受,卻相信宋軍不會坑害他的家人。女兒火真別姬是大宋皇妃,他的家人都是皇親國戚,沒人敢毀傷。天大功勞,辛棄疾怎會不要?十萬騎兵從斡難河啓程,是去雲中也好,去東北路也好,來回至少需要五天時間。這麼算,他們有兩天時間奪回斡難河王庭。兩天足夠了。二十五萬人兩天還拿不下幾萬人駐守的,防禦設施極差的王庭嗎?攻擊兩個時辰,宋軍防線多處鬆動。鐵木真鬆了口氣。失去王庭是恥辱,奪回王庭是雪恥。王庭是個標誌,還剩下什麼不重要。此刻戰局,待突破了宋軍防線,騎兵衝殺進去,宋軍撐不了多久。奪回王庭,幹掉建康軍幾萬人,俘虜宋朝景王爺,足以提振士氣,洗刷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