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不準不要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朝騎兵經過嚴格訓練,藉助火槍的優勢,最是熟悉放風箏戰術。保持在蒙古馬弓的射程之外,利用火槍遠程殺敵。蒙古騎兵要拉近距離,宋朝騎兵就後撤拉開距離。蒙古騎兵見射不着,要逃走,宋軍騎兵就緊隨射擊。面對這種戰術,在武器射程不如對方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好的應對辦法。說沒有應對辦法,也是在人數相差不多的情況下。蒙古騎兵有將近三萬人被纏住,宋軍騎兵一萬人,蒙古騎兵擁有絕對的人數優勢。宋軍騎兵裝備短管火槍,不具備機關槍的高射速,也不具備步兵火槍的威力。如果三萬蒙古騎兵集中衝鋒,尋求短兵相接,說不定有突圍活命的機會。宋軍騎兵具備近戰的能力,卻難免要出現死傷。這是宋軍不願意看到的。當人的恐懼到了極點,就會演變成憤怒,無邊的憤怒。熱血上湧,憤怒到寧可同歸於盡。反正活不了,拉一個墊背的也要去拼一次。
蒙古騎兵在火槍的打擊下,已經喪失了組織性。萬夫長,千夫長,百夫長都不知道哪去了,誰都找不着誰。到了此時,沒必要聽指揮,大部分將士都有相同的心思,不能坐以待斃。蒙古騎兵循着槍聲方向,對宋軍發起衝鋒。很多蒙古騎兵死在衝鋒的路上,也有很多蒙古騎兵衝進了馬弓射程。箭簇襲來,宋軍舉起小木盾護住頭臉,單手執火槍還擊。宋軍騎兵裝備頭盔,胸腹要害前後墊薄鐵片。薄鐵片應對不了近身搏殺,但抵擋馬弓射擊綽綽有餘。有些士兵手臂大腿中箭,有皮甲防禦,都是皮外傷,連傷筋動骨都達不到。蒙古騎兵見沒法殺傷對手,不再依靠馬弓射擊,抽出彎刀,要衝進敵陣廝殺。宋軍見蒙古騎兵進入五十步以內,前排將士扔出長柄手榴彈,調轉馬頭後撤。蒙古騎兵認得那可怕的火器,奈何高速衝鋒,根本停不住。前排蒙古騎兵剛剛好踏進了手榴彈的爆炸範圍。隨着爆炸聲響,血肉橫飛,阻礙了跟隨衝鋒的蒙古騎兵。緊接着,宋軍火槍又響起來了。
恐懼轉化成憤怒,是人最後一次勇氣的集中爆發。殊死一搏,或許有生還的機會。當他們發現,殊死一搏,依然沒法生還。除非如薛卻軍那樣視死如歸,否則勇氣就會徹底消散。戰士喪失了勇氣,就如同狼變成了羊,任人宰割。蒙古老兵損失太大,這次緊急徵召的騎兵,很多沒有上過戰場,沒有戰鬥經驗。其中,年紀大的六十幾歲,年紀小的十三四歲。如何指望他們能不知恐懼,視死如歸,拼到最後一個人?手榴彈的威力比火槍大得多,威懾力也比火槍大得多。蒙古騎兵終於發現,他們沒有任何取勝的希望,沒有任何抵抗的辦法,他們都是活靶子。但凡宋軍想殺,他們就都得死。不知是誰第一個扔掉了武器,下馬跪地,舉起雙手投降。或許不是某個人,而是很多人同時這麼做了。彷彿傳染一般,蒙古騎兵紛紛下馬投降,全軍士氣徹底崩潰。宋軍騎兵不再射擊投降的蒙古人,將仍在馬上的蒙古騎兵射死。外圍戰場的槍聲逐漸減少,最後歸於平靜。一萬宋軍騎兵與三萬蒙古騎兵對戰,俘虜了兩萬多蒙古人。
五千宋軍騎兵看守俘虜,五千宋軍騎兵堵住了三座木橋,在背後射擊蒙古人。參與攻擊王庭的十三萬蒙古騎兵放棄戰馬,衝擊宋軍防線。經過一番拼殺,傷亡近半,剩了七萬多人。他們攻不破建康軍的防線,也繞不到其他方向,全都堵在了南側建康軍防線和壕溝之間。現在,唯一的退路被宋軍騎兵封鎖,他們都成了甕中之鱉。殺紅眼時,沒人太注意後方的情況,還以爲可汗的主力部隊仍和宋軍對抗。他們只要能一鼓作氣,殺進王庭,仍能取勝。當聽聞身後響起槍聲,猛地回頭,只見一大片蒙古騎兵舉起雙手跪地投降,可汗的大軍不知去向。沒有援軍,可汗放棄了他們,他們都成了棄子。蒙古人亂了,有人想往前再努力一次,突破防線,衝入王庭。可衝入了王庭,能改變什麼呢?沒有可汗騎兵主力,他們進入王庭,一樣會被困死在王庭中。有人想後撤,說不定能跳的過壕溝。戰馬都跳不過,人怎麼能跳的過?哪怕跳的過壕溝,依靠雙腿能躲得過宋朝騎兵的追擊嗎?還有人想要攻擊宋軍騎兵,奪回木橋,從木橋逃命。一時間,蒙古將士成了盤散沙,心思和力氣都用不到一起。建康軍停止射擊,齊聲大喊:“投降免死!”一聽投降免死,很多蒙古士兵立刻放下兵器跪地投降。還有些蒙古士兵猶豫不決。建康軍士兵從腰間取下長柄手榴彈,作勢要扔。他們都見識過長柄手榴彈的可怕,一旦丟下來,就不是死一個兩個人了。那些想要抵抗的蒙古人也失去了抵抗的意志,放棄抵抗,跪地投降。實在不想投降的蒙古人,也被身邊的同伴奪了兵器,按着跪倒。
至此,蒙古騎兵圍攻斡難河王庭的戰爭宣告結束。鐵木真召集二十五萬蒙古騎兵圍攻王庭,戰爭持續了不到三個時辰,蒙軍陣亡近六萬人。十萬蒙古騎兵向宋軍投降。留下剿殺蒙古騎兵的一萬宋軍騎兵無人陣亡,輕傷幾十人。交付俘虜後,這一萬宋軍騎兵不休整,離開王庭追擊蒙古軍隊。建康軍陣亡一百七十八人,重傷三百餘人,輕傷近千人。六萬建康軍接收了十萬蒙古俘虜。俘虜人數遠遠多於守軍,這很危險。蒙古騎兵士氣崩潰,爲了保命投降。等緩過了勁,見己方十萬人,宋軍才六萬人。六萬宋軍駐守王庭,要看押俘虜,要維護治安,人手根本不足。不算蒙古的老人孩子,斡難河王庭和周圍部落的蒙古女子加在一起有十幾萬人,還有十幾萬花剌子模女子。不必指望花剌子模女子幫忙,單單依靠十萬蒙古男人,十多萬蒙古女人,對付六萬宋軍步兵,四個打一個,就不能反殺了他們嗎?看準了機會,趁勢而起,從內部奪回王庭。在王庭中,沒有防禦設施,出其不意,還是有勝算的。蒙古俘虜開始互相聯絡,制定計劃,準備與蒙古女子裏應外合。
在戰場上,宋軍想要全殲這十萬蒙古騎兵輕而易舉。何必冒着風險接受投降,留下他們性命?一方面,按照趙盞的想法,是要傳播恐懼,讓這些經歷過慘酷戰爭的蒙古人將恐懼傳到四方,講述給別人聽。這場戰爭的目的,就是要讓北方遊牧民族不敢招惹漢人王朝。留下他們,比殺了他們更有用。再說了,除扶桑之外,趙盞從未想過對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採取滅絕的政策。兩軍交戰,宋軍都儘量避免傷及無辜。既然投降了,沒有特殊原因,根本不至於斬盡殺絕。另一方面,六萬建康軍敢俘虜十萬蒙古人,定有對策。怎麼可能讓他們從背後捅一刀?宋軍幾個軍團互相配合,戰爭不是一個軍團的事。鎮北軍從辛棄疾騎兵手中接收蒙古王室貴族後,派遣一萬人押送回隆州。其餘五萬鎮北軍繼續北上。就在蒙古俘虜約定搞事的前一天,五萬鎮北軍抵達斡難河王庭。斡難河王庭駐守十一萬宋軍步兵,十萬手無寸鐵的蒙古俘虜哪裏還敢搞事了?男人都老實了,十幾萬蒙古女人更加老實了。